时间:2024-06-03
马学智
【摘 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各学校在教育新形势下积极行动的方向,在开发与实施的同时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由于对“素质教育”这一名词的理解还有偏差,以致不少教师打起“素质教育”的旗号,立起“创新教育”的牌匾,骨子里却还是“分数第一”的思想。这是与素质教育的大方向相违背的,也是应予以杜绝的。
【关键词】 校本课程;特色;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1
一、何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近几年我国在创新教育中极力推荐的一个新名词,它最早是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它的英文表述是“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缩写为“SBCD”。
我们所说的数学校本课程一般指具有学校特色数学学科的课程。在进行教改的今天,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急需更新,因此我们希望一种新的数学教学课程出现,使各方面力量(包括教师的、学生的、社会的力量)都能积极地、广泛地投入进去,使创新教育成为可能。
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疑问及方向
(一)校本课程与校定课程的区别
我国一直以来执行的是国家大纲规定的课程,虽然各地使用不同的教材,但大致是与大纲相符的,在这里可以用“国家课程”,作为这些课程的代表词汇。但“校定课程”与“国家课程”有一些差异。在创新教育中,不少学校设置了必修课、选修课以及活动课,大体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各有专长”,从而调整了各大板块的内容以及教学时间,但归根到底还是由学校说了算。姑且不说这科设置是否科学,单单这样做已是不再属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之内。
其次,我们不需要再讨论究竟什么是校本课程,这是一个尚未界定的词,而且教育本来就是在探索,我们只要知道校定课程不是校本课程就可以了。
(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疑问
1.教师改编教材或自编教材算不算校本课程开发
我曾在山东省某职业学校任教过一段时间,该学校校本课程搞得轰轰烈烈。首先在数学教学中就规定出每位教师必须要报一门课程,比如智力趣题、逻辑与发散思维、数学建模等。然后学校通知各教师教什么。我被安排教智力趣题,这门学科对我来说确实不能胜任,于是我就四处去网罗题材,一学期下来,自己身心俱疲,而学生学习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这种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说是一个误区。
2.是不是必须要开校本课程
有的校领导认为如果不开发校本课程,就不能够与改革同步,就跟不上形势,所以不少学校就在这种“不前进,就是在后退”的思想的指导下绞尽脑汁地开发。或许一门新的课程就由此而生,但是这种几率实在是太小了,这种硬憋出来的“课程”肯定与我们所希望的要大相径庭。
其实,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我国还属试验阶段,我们大可不必为它而有什么想法。机会总是有的。不要认为别人有咱就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咱们也一定要有。如果这种思想占了上风,学校工作将不再是扎实的。如果教育出现了偏差,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校本课程的大方向
要明确校本课程的大方向,本人经验尚浅,尚不能对一些现象加以充分判定,只是浅谈几句自身观点。
1.应具有新颖性
既然是开发,就要从“新”字上着手。怎样从“新”上着手呢?我们不要图快,关键是适合。每个地区的学校都可能有地方的特点,而这种特点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2.应具有趣味性、实用性
单纯地学习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素质教育下,主要培养和锻炼的是学生的能力,而无论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都应从培养能力入手,校本课程的设置也应如此。例如:吉林某职业中学,在学生的学习之余,利用学校的耕地,对学生搞农业培训,使学生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外还有了一份技能。还有的职业中学利用校办工厂,使学生学习一些操作技能。当然这些学生以后不一定会以此作为职业,但这些是他们感兴趣的,所以他们能够认真地学。从技能掌握上说,这份能力一定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可见,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注重与实际相适应,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3.应具有多向性、灵活性
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中职学校可不定期、不定地点地进行开课,使教育落在实处,具有多向性、灵活性。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想了就要做,应该有一个摸索的过程,愿本文能为职业教育事业做出一些贡献,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