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魏欣
【摘 要】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尤其是对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艺术类院校而言,在当今社会美育缺失的情况下,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引领社会主流审美,是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例,通过体育教育环境的现状入手,根据体育教育的硬、软件环境现状,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人的原因,宏观的方面有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微观方面有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交互作用。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艺术院校;体育教育环境;湖北美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2
1.研究背景及意义
体育课作为一门实践类课程,其教育环境在教学系统要素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育环境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1]且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高校的体育教育环境需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且存在一个客观的阈值现象,当对体育教育环境的投入和关注不够时,教育水平将大打折扣;当投入过多,并大大超过社会水平时,学生走向社会后产生新的适应性必将使教育成果异化乃至丧失,造成社会资源、教育资源的浪费。艺术院校作为专业类院校尤其具有特异性,专业方向单一和学生特征相近,在变量相对综合类院校要少的情况下进行对体育教育环境的相关研究,较容易得出接近正确的结果。有的放矢,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视角。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湖北美术学院体育教育环境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需要,查阅了知网全文数据库中有关教学环境、体育教育环境、普通高校体育环境、及艺术院校体育教育环境中某一因素的研究等的科研论文,前人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研究线索,从中了解到关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的研究现状,及艺术类院校的相关特点。
2.2.2问卷调查法
对该校体育老师就对体育教育环境的认识、教师自身因素、教师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师的表现发放了问卷。对该校学生就对教育环境的认识、学生自身、学生人际关系、对体育教师的满意程度发放了问卷。
2.2.3逻辑分析法
本文的逻辑方法主要采用归纳与演绎法、系统论方法、结果与功能分析、因果分析、实证研究法。
3.研究结果及分析
3.1体育教育环境的内涵
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即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体育教学(Physical Education)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2]
从它们的概念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学更倾向为一种方法论,因此体育教育,有别与体育教学,虽然在概念上类似,英文翻译都是(Physical Education)但是它超出了一般课堂的概念,更有宏观性。并且并不像体育教学有相对固定的开展形式,体育教育则更具有通识性,它能够和教育的其他方面产生迁移,是一种指导原则。
因此,本文对艺术院校体育教育环境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在进行教育活动的同时,充分把握各方面环境,因势利导做出有利于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指导方针,明确工作方向。
3.2艺术院校体育教育环境影响因子分类
关于体育教育环境分类,本文根据各种体育教育环境要素所具有的物质和非物质性,将体育教育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3]
本文选取体育教育环境要素的方式,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在体育教育问卷中涉及体育教育环境要素的调查,各要素所占的比例及排序统计结果如下,本文将比例超过50%的要素,作为体育教学环境的要素。(详见表1)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体育场地和领导重视分别占到90%和93%的比例,由此可见,体育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活动而且和经济、政治密切相关。
3.3湖北美术学院体育教育影响因素现状
3.3.1体育教育硬件因素现状
良好的教学硬件环境——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物质条件。对于除体育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而言,教学硬件环境对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起决定作用,或者起决定作用的比重较小,因此,就出现了“教学物质环境无用论”。但是体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体育物质环境的依赖性较强,体育学科开设的很多教学内容都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做基础,离开了体育教学物质环境,体育教学就不能顺利的进行,就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湖北美术学院体育教育硬件条件现状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对照见表2。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说明在校学生数(含研究生)为10000人及以下规模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6项必配项目中仅仅达成3项。
在影响体育教育环境的各项硬件要素中,湖北美术学院基本现状见表3,其中场馆未能达到国家最低标准要求,现有健身器材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根据调查湖北美术学院在校生人数为2012级1956人,2013级1703人,2014级1758人,2015级1694人,本科总人数为7111人,专职体育教师10人师生比例为711.1比1。班级规模最少只有11人,最多有52人,分布较为分散和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有较大差异。[5]体育课时数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3.3.2体育教育软件因素现状
排名前五的软件因素分别为:领导重视、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态度、教师教学态度、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看出,软件因素的主要方面来自于人的作用。人的作用主要来自于校领导、学生、和教师。
该校目前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足,未设立体育部,体育工作在校公共课部下以体育教研室形式存在。体育教研室的职能及资源与体育部相差甚远,极大地影响了艺术院校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常属于多头管理,有的归属学院、学生处、团委管理,有的由公共课部负责体育教研室组织,这不但给原本人员不足、超负荷工作的体育老师增加了更大的压力,也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带来难度,活动效果常常难以保障。
艺术院校学生在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与普通高校学生有明显的不同。艺术工作者从事艺术创造的冲动往往可以溯源至由对外部世界的观察而引发的表达内心的情感的要求。由于长期接受艺术的熏陶,艺术类学生对美的认识有独特的见解,情感丰富,细腻,富有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强,有一定的洞察力。但看问题往往过于感性和片面,容易钻牛角尖,在有更深刻的认识前很难走出之前所认定的思想范畴。认识事物的时候也经常以审美判断或者批判的视角,专业能力越强越容易以偏概全,在个性积累的同时忽略了个性以外的价值,如果不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就容易形成孤僻和愤世嫉俗的性格。艺术生在对待体育课的问题上存在着一种“全或无”的现象,学生混杂了个人意识的审美体验,对体育美或体育课之美再一次进行了鉴赏,这种鉴赏是在经验知识及利害之下进行的,因此,体育美如果符合主体审美目的,那么就是美的,体育之美被强化;体育美如果不符合主体审美目的,那么体育之美就会被削弱,甚至被取消。所以艺术生一部分非常喜欢体育课,而另一部分完全是冲着考勤来上课。
体育教学工作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技能为中心,强调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发展,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而评价体系不尽合理。忽视了让学生形成正确体育观并培养终生体育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现有评价体系往往只能评价近期的教学效果,而对终极目标反映的不够直接。无法评价学生体育课停课后或走出校门后是否还有持续的体育行为。多数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显得较为迷茫,授人以渔之后学生现在不需要鱼以后更可能不会碰鱼,这种体育教育价值的丧失感使得教育活动更像是为了完成课时在工作。尝试开始学生喜欢的艺术形体、健美操等课程,部分教师在教惯了自己的原有专项的情况下存在一个思想惯性,认为教不好新的项目,造成上课时不自信,影响了教学中和学生互为环境的的审美表象,不符合艺术生的审美目的。自然得不到好的反馈。
4.优化体育教育环境的途径
4.1优化体育教学硬件环境要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相一致。体育教学硬件环境的建设或优化受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我国政治制度的变化必然导致对教学制度随之发生变化,对体育教学产生影响,进而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教学硬件环境的变化。学校应该在中央、各级地方政府的指导下,以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教育公平理论思想的指导,根据国家相关的文件,不断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不断扩大教育经费的投资主体;加强体育场馆运营;校企合作,已获得学校体育教学硬件环境发展的经费。同时,成立相应的体育部门会让学校体育教育活动从课程到课外到竞赛训练、学生体育社团、俱乐部都得到有序的发展和管理。上述改善的方式都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积极与领导沟通,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的最大限度的认同和实际支持,是搞好艺术院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4.2优化体育教学的软件环境要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始,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导,数量充足,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高质量体育教育的必要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拓宽师资力量的来源,加强在职教师的培养,从业务到理论、科研均要形成制度化的团队目标。
4.3改善体育教育软件环境中学生一极,必须在准确把握艺术类院校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学生在审美方面的特长,有的放矢的进行学校体育教育设计,融艺术与体育,让学校体育活动,从课堂到课外都成为审美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合理的表现难美类体育艺术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艺术体操等,通过教学、比赛、训练,充分将美育同体育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进来切身的感受到体育之美。满足学生对体育课“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需求。从而达到体育教育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人生观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0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0
[3]石振国、田雨普.信息化时代体育教学环境的系统观[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2004.8.22
[5]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2014.6
[6]李泽厚著.美学四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