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6-03

邹长寿

【中图分类号】G64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1

2015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我有幸赴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参加“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虽然天气寒冷、时间紧迫、学习内容多,但是我们都精神饱满、热情虚心地坚持学完了规定的课程内容。回来以后,心里反复地咀嚼着教授们的精彩讲课情形和一些令我们再次回味并值得深思的观点。现简要梳理出以下几点。

一、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大意是说,人人在享有其自身的喜好的同时,尊重并分享他人的喜好,这样,社会就是一个和谐完美的“大同”世界。反映到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中来,说的就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等等。我很喜欢英语中的这么一句话,Instill manners in children, but let their characters flourish.意思是说,教育孩子在做一个文明人的同时,让他们的个性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然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中,能体现这一人们称之为“人性教育”方面的学制,能有几许呢?我国自晚清政府于1905年9月宣布废除沿用了约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这是我们国家的大幸,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幸。然而,一百多年以来,我们自从采用并沿用美国的“六三三”制,直到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一直都是在围绕着统一纪律、提高分数、争取升学这么几个“陀螺”或者说是这么几个部件构成的巨型“陀螺”转;我们的工作中,考虑过多少关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这一身份的能动性?考虑过多少关于学生作为一个人在能力发展趋势方向上的差异性呢?我国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曾经学习甚至是照搬前苏联的学校做法,很多人无奈地学起了俄语,后来,苏联人撤走以后,我们的很多机器都运作不了或运作不好!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国家那时候太落后了,而且几乎没有职业教育!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后期,我们开始实施高考,英语在八十年代中期被定为绝大部分考生的必考科目。因此,全国人民进入了学英语的烤炉中。我仍然记得,我的很多师哥和师姐都是因为英语考试分数太低而上不了大学,甚至有人因为要被迫学英语而紧张得精神失常。可悲的是,中国发展到现在,学习到现在,改革开放到现在,这种规定性的学英语之情形,又有多少改变呢?各类英语考试辅导和培训充斥着经济市场,也刺痛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心。各类与英语根本无关的人员的职称晋升,竞然要求英语考试!试问,我们学校作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非得规定全体学生都要学英语吗?再问,我们的教师们,都是大学生,我们的生活中都得需要用英语吗?我们的工作中都得需要用英语吗?我个人认为,可以把英语作为选修课,让喜欢和有需要的学生去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得开心,也一定学有收获。

二、在培养学生方面的一点思考

很多年前,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就提出,我们的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邓小平说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可是,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又真正做得如何呢?我们中小学校中的音、体、美、劳或手工等课程几乎形同虚设,为应付检查,这些课程就出现在课程表上!真希望这些课程能“挺身而出”,向检查者们,向全社会诉说他们的命运和孩子们的无奈!现在的运动场修建的比我们那时候的运动场漂亮多了,可是,我们看到的跑步者有几个?校田径运动会上,跨栏比赛中我们看到的是一路踢栏的;男子1500米比赛中我们看到了没跑多久就退出的;高中生标枪投了20几米、30几米远;我们再也没看到漂亮的运动场上有男女子3000米、5000米的中长距离跑了,当然,就更看不到10000米的比赛了。难道,就因为曾经“跑死过人”?这些,是否可以说是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国家教育层面上的因噎废食的做法呢?我们的学子,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为有了手机,就忘记了运动场;因为有了现代各种智能输入法,就疏于静心写字;因为要上专业课,就不知道几个国家的首都甚至是几个省会城市的名字的时候,他们怎么能做到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又怎么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还记得有位教授在讲课时说,一位英国科学家预言,5万年后,男性将严重退化。我想发自肺腑地说一句,真不希望是危言耸听。我认为,我们的学生要多上音体美劳等的课程,我们的老师也要多参加文体美劳等活动,尤其是保健方面的活动,我们学校里的运动设施现在还不能对社会开放,但是,至少要鼓励教工积极锻炼并参加各项文体活动,还要进一步增加设施设备,其裨益不言自明。

三、对学校班主任教育工作的肤浅反思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和激发人的追求幸福以及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德国的教育学者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黄书光等认为,“在学校教育中,人们重视知识外在形式的训练,忽视价值和意义的生成,理性的训练淹没了个体生命的涌动,严格的程序与秩序泯灭了个体生命的创造性和灵性。”鉴于此,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之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重在师生的交流,而不在文书工作的规范要求与量上;既要求几个年级的学生挤在窄小的礼堂里安静整齐的听超过一个小时的领导讲话,又要求学生能记笔记,这种要求实在是不可取。再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领导和上级往往重视形式上的准备充分与对老师要求硬件上的合格,却对课堂中的师生之心灵交流重视不足。我个人认为,一个把教案写得很符合“规范”然后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老师绝不是一个能做到与学生进行身心交流的老师,甚至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老师。可是,沉闷的甚至是了无生机的课堂气氛却不乏出现在不少高级讲师们的实际课堂里。试问,这样的高级讲师,高在何处?因此,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力,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和实践的话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