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时间:2024-06-03

张鲁苏

【摘要】对于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来说,语文课堂作为我们母语的培养基地,作用确确实实应该是不可小觑的,但是高中语文却在不经意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主要原因是高考中基本上没有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对分分小命根追求的越是狂热,也就开始越加地吝啬地给语文学科的时间。无论是在什么等级的学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都不是很高,这令我们每一个励精图治,天道酬勤的语文教员都充满了惶惑。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7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更新日新月异,社会对教育提出了高要求。显然传统教学费时费力,教学效果低下,已经很不适应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教学效率,只有想办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日益变化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只是低头教书不问世事,要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接受新的挑战,把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只有教师真正行动起来,主动进行研究才能促进教学课堂和教学要求的落实、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主动承担新的研究课题,探究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一、保持平和心态,构建和谐氛围

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二者之间的活动,离不开课堂里师生之间的默契和谐的表演。在这双边活动表演中,要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不能避开老师而纯粹地把学生推上主人公地位的。因离开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漫无目的,不着边际,学生就会思无所向,判无定则。但教师一味板着面孔,故着严肃,即使把主动权放给了学生,学生也会心有顾虑,思有压抑。如课堂气氛沉寂,肃穆,有些学生即使想思后而答,也怕因答错被老师批三评四而无地自容,久而久之,学生的参与意识就逐渐消失了,“一言堂”贯穿到底,这怎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呢?为此,要养成学生为主体性教学,师生之间有必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室内氛围,共同探讨,平等交流。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要想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课堂效率低的原因,真正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窘境,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效率,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1)教师要认真备课。教师有效的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要想有效地备课,就要认真研读教材,同时要仔细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比如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征以及家庭状况等方面。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以后才能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教师要明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明确每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针对具体的情况确定课堂的组织方法。包括一节课的导入、课堂情景的创设等方面。

(2)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要深入认识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的重视,同时也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除了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自己思考,以发挥自我的创造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转变以往的以成绩定好坏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德育等各方面的条件,并且对学生采取积极的鼓励措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教学总结和教学反思

学生的学习需要做到“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教师的教学也需要及时有效的总结和反思。没有教学反思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反思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总结成熟的经验以推广,提高效率,发现缺点和问题,以查缺补漏,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都需要教学总结和反思,也只有总结反思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才能最终提高教学效果。以往的教学总结和反思往往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有失偏颇,不够全面的。教学活动包含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活动,教学出现了问题教师也不能只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要全面深思和改革。一个完整的教学方式包含较多的内容,比如,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作业,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反思,哪些做的还不够好,哪些在衔接上有问题等等。

总之,教学效率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研、教改、教辅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提高。所幸的是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最重要方式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再以考试为唯一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课堂教学,只要遵循教学规律,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知识水到渠成之事。

参考文献:

[1]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