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摘要】要想有效的开展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再注重阅读教学方法,加强以读为本,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注重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81-01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在这里我将结合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谈几点有效性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是这门艺术之中的序幕,它关系着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能迅速集中,是否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活动。我们要重视这“第一锤”。
(1)巧妙设疑。小学生好奇心强,巧妙设疑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猎奇心理。设疑可以从课题入手,也可以从内容入手,如导入六年级下册的《风筝》一课的教学:孩子们,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到:“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风筝”到底带给了作者怎样的回忆?又是什么让作者感到悲哀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风筝》一课。
(2)以“趣”激“趣”。即用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第一锤”要敲到学生的心坎上,就应该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要紧扣课文内容,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完全有必要先让学生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他们求知全文的欲望。因此,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被人们称为“桥城”、“百岛城”吗?一座城市拥有这么多的名字该是多么有趣呀!今天,我们要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参观吗?那现在我们就出发吧!一起到威尼斯去领悟一下那儿独特的异国风光(课件播放录像) …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方法。
(1)“读”字为先。
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首先要善于运用“预习”提示指导学生预习;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的朗读逐步地理解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读到了位,学生语感的培养才可能到位,精读词句,积累语言。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只有多读,学生的想象才可能丰富,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提高。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使之多读熟记佳词妙语,精美诗文,指导学生诵读,特别是用心灵去读,去倾听,去倾诉的阅读教学方法,真正使感悟——在诵读中突现。我在阅读教学中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自读,深入感受课文内容。而这一过程,在必要时适当地简单引导。
(2)精心引导学生“多思”
引导学生“多思”和放手于学生,二者并不矛盾。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想来,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一旦我们只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轻松感和单纯的心灵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力便会被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所磨钝,再也没有力气去探看复杂的世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疑问,因为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呈现质疑的过程。对于学生的质疑,要视情况灵活处理。有些浅层次的问题不必解答,由学生自行完成,而深层次的问题、重点问题可组织学生读书时讨论,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当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就抓住了一个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画下有关句子并写上你的体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拿出笔纷纷找到了相关句子并感悟句子。教师的“善导”便会激发学生的“善疑”“善读”“善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3)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高年级阅读的重头戏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游历知识乐园,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真情对课文进行理解,才能准确与作者及文中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达成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实践中逐步自主地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在理解课文时,学生可以把自己当作作者或文中人物来思考,感受当时的情境,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体验。进一步讨论分析、欣赏评价文中的人与事、情与景,这样能较为清晰而详细地描述文章的表达方法。例如在读《林海》一文中“岭的特点”这部分时,我们就设计运用了“读—画”法来强化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能力:通过重点词句的强调式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准确领悟大兴安岭的与众不同及形态、数量之多;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简笔画来表现“云横秦岭”和大兴安岭形态的方式,深化学生对大兴安岭“温柔”这一特点的体悟,让学生情感参与,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去解读课改的新理念并付诸实践。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创新,加强以读为本,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朱丽丹.试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J].学周刊,2012,08:93
[2]毛艳丽.浅析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107
[3]吴淑荣.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3:144
[4]付志行.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05:141
作者简介:
韩焕莉,女,秦皇岛人,昌黎县泥井镇后刘坨完全小学语文教师,本科学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