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4-06-03

徐娟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要有目标性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生对于问题的接受能力正在提高,但仍旧缺乏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在问题的陪衬下,思维才有活跃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数学这个科目而言,学会提问就相当于迈进了学习数学的大门,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问题的存在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质疑,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在提问以及一文中,不断突破自己,获得进步。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教师做足各方面工作,从教材分析,到问题的筛选,以至于讲课的方式都需要教师在课下进行深入研究。而且,师生都要认识到课堂实质上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所,要学会质疑,培养起自己的问题意识,这样就像数学学习迈进了一步。

【关键词】初中课堂 数学教学 培养 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08-01

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找出学生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并且通过老师的点播自行解决问题。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怀疑,或者不解等现象的出现,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在活动,大脑在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问题意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课时在如今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却较少地缺乏这种意识,使得教师的教学大纲很难达到标准。

一、深挖教材,明确问题意识

如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与学生对于教材的重视度远远不够。教材作为教学的蓝本,上面的例题,公式以及教学目标都是教学应该参考的标准,而教师往往对于课本内容一带而过,去引导学生注意发散性问题。教师这明显是忽略了教学重点,模糊了教学目的。

教材中渗透着适合初中学生水平的数学意识,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培养自己的敏感程度,而且通过教材中对于基础知识以及基础习题的演练更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而不是仅靠课外的辅导资料。教材中对于许多问题采取了设问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及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能够使学生享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只有从教材出发,才能够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现实,是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完成好学习目标。教师要意识到要想让学生在初中形成良好的解决数学的问题就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问题意识,学生只有能对所学问题进行提问,才表明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通过解决问题获得进步。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及特点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巧妙的利用教材来设计课堂内容,教材当中的问题设计都是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让学生明白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使自己更贴近生活,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学生在教材中明确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二、课堂提问,激发问题意识

课堂中可以充分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因为从小学过渡来的初中生对于数学还是存在着许多疑惑的,让学生通过互问互答的方式进行提问解疑,则为课堂提问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课堂提问,指的不仅仅是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还可以进行解答,并且自己设计问题,让同学之间进行解答。设计问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于问题的掌握程度还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数学学习更加充满信心。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通过帮助同学解答问题来巩固自己心中已有的知识体系,通过设计问题提高了自己对于数学的应用能力,由此可见数学课堂中,提问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强悍。

三、分组合作,培养问题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青春期的到来,学生的求知欲望相对于小学而言有增无减,并且初中生的一大特点是不愿受到拘束,不管是在课堂中还是生活当中亦是如此。针对初中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学生之间分组合作十分有力地解决了這一问题,但分组合作需要教师根据对于学生的了解以及性格和学习程度的不同进行划分,既要保证学生之间能够真正达到合作互助的目的,又要避免带来不必要的矛盾。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充分体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即徐盛成为课堂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活跃起来。在减少教师干涉的情况下,学生更敢说,更敢做,更敢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更具目的性,更有针对性,能够使课堂当中的遗留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四、习题巩固,深化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敏感程度,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的水平。课前疑问,课上提问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还需要课后解疑来进行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以及课上学生对于问题的掌握程度进行课后习题的设计,内容不必过于复杂,但内容一定要丰富,将初中数学的学习核心体现出来,当然一定要体现课后巩固的作用。

五、设计开放性问题

初中生在考试中遇到的问题多为答案确定唯一,这就形成了我国如今思维局限的教育格局。为突破这一学习障碍,我们应当在平日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挖掘与锻炼,这类开放性问题可以通过条件开放性、问题开发、答案开放来进行,这些问题要来源于课本又区别于课本,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盲目记忆。这种开放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分析问题考虑因素更多,思维更缜密,而且积极性更高。而且可以在学生脑海里把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网络体系,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佳。归纳总结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利用开放题可以激发学生总结、交流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对现有问题的延伸提问也是一种训练学生发散性问题意识的好方法,他可以通过延伸提问对问题中各个变量的含义掌握更加全面,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六、总结

教师在课堂中总是教育学生要解决问题,但始终缺乏对提出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能够提出问题才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要想顺利进行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就要充分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存在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正是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所以师生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自己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瑞格,《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吉林教育》,2011.01.

[2]邵乐华,《数学学习与研究》,[J],2014.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