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落实核心素养的手段——问题化教学

时间:2024-06-03

曹丽峰

【摘要】落实发展核心素养,老师要开展基于素养的教学,校长要提升自己的课程领导力,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要促进转变的主阵地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化教学为手段,改成“用教材学”,在未来STEM创新教育教室中,围绕一个真实问题,学生可以面对面或通过网络方式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利用技术搜集、分析数据、设计、测试和改进问题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学生学会研究、学会合作、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体验研究的过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达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 STEM课程 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30-0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2016年正式出炉,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

从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提出:将课程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上,教师、校长、课程设计人员面临最大的挑战在哪里?第一,需要我们的关注发生转向,即如何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到素养的养成?如何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第二,需要我們的课程观发生转变,重新认识课程的经典问题。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也就是说,只有能成为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有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核心素养,讨论如何编制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老师如何开展基于素养的教学,校长如何提升自己的课程领导力,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转变和教师观念的转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的变化。

1.新课程改革让不同的教师、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尊重师生个性,极大的拓宽师生的发展空间。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创造性开发的空间。如果教师再按原先的思路进行“习以为常”的教学,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走教案,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只能误人子弟了。教师应该将其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教师可以“改”教材。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地学习教材,大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可以追求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

2.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价值,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本。教师要尝试教学案教学把“学教材”改造为“用教材学”,如何做到这一点,教学上的设计就是关键,教师的转变尤为关键,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觉是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点。教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线,连接着政策与学生,其自身核心素养的提高,尤其是正确的教学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对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据此,可以说教师是核心素养转化落实的“最后堡垒”。受不同时期学习理论影响,教学设计主要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为指导的三代教学设计。

在20世纪60--70年代,占据着统治地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其教学设计模式把教师的“教”置于教学设计中心地位,学习者则处于被教、被控制的地位。

认知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认为学习并非“刺激、反应”的直接机械联结,而是通过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来实现的。

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脱胎于认知主义的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认为学习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强调具体教学情景和环境对学习的建构作用,学习应处于真实情境中。

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该有新的教学设计来指导教师实现这样的转变,教师是促进者或指导者,提供环境、支持与指导。做到让学生来主导课堂,学生们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3.实现从“教育观”到“学习观”的转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张绪培说:“有人说,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今天孩子在课堂里学化学,不是让他成为化学家,因为这毕竟是极个别人的事。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化学和没学过化学有什么差异?化学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在探索中学生们实践科学,在探索过程中他们并不单纯遵循步骤或一组事实,而是有思考的过程,在过程中学生们“体验”科学,让科学的东西留给学生,使他们终生受益。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的认识还处于思想层面,最后落实的战场在教师的每一节课上。核心素养必然引发一系列教学创新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会发现许多问题,尤其在课堂教学层面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以及如何处理跨学科的共同素养和学科专门技能之间关系方面,课堂是核心素养转化落实的“主要战场”,那么我们如何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的变化,做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从前面的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对比来看,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一方,问题都是各种教学模式的共有特征,即问题是各种教学模式中的特征不变量。因此,即使是不同代的教学设计模式,在问题性上也存在着共通之处:都含有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力图培养出能解决问题的学习者;都认为知识的获取,对于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问题化教学方法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依然适用,问题化教学就是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展开教学。

另外,从人教版教材的特点来看,教材也一直在突出“问题意识”,引发学生有效思考比如教材中“说一说”、“做一做”、“课题研究”这些栏目大多以问题形式出现,从而引发学生有效思考。以及突出“科学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在新《课标》中强调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人教版教材在编写中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教材力求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教师营造教学创新的环境,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提供民主的氛围和丰富的资源,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探究的灵活性。

课堂问题化教学,是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笔者认为问题化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

只是我们如何能找到合适的问题化教学课程设计,从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小勇的研究成果来看,问题化教学有几种模式,比如面向劣构问题的PBL,面向问题解决的设计理论和第一教学原理集。综观他的研究发现,上述模式都有着各自的独特优点和偏重,同时又因为偏向的不同导致了在强调问题研究上的结构性差异。

而近年来,STEM课程因其跨学科式培养创新人才的特点,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关注热点,我国也在多个地区逐步开展STEM教育。人们普遍的共识是,STEM教育是实现国家创新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随着我国把培养创新人才列为国家战略,STEM课程日益受到学校教育机构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广泛重视,有些已经投入了大笔资金。STEM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我们倡导多年的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核心素养的提法是一致的,STEM课程中的问题导向型学习是比较先进的问题化教学模式。

从21世纪STEM教育来看,在未来STEM创新教育教室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真实问题,组建小组,利用各种前沿技术开展学习和研究。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面对面或通过网络方式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利用技术搜集、分析数据、设计、测试和改进问题解决方案,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研究成果。下一代科学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内容及概念时必须参与科学与工程实践中去,Jason learning课堂将问题化教学分为七个步骤,如下:

1.提出问题(科学方面)并界定问题(工程方面)

2.开发并使用模型

3.计划并进行调查

4.分析并解读数据

5.使用数学和计算思维

6.构建解释(科学方面)并设计解决方案(工程方面)

7.参与由证据而来的讨论

从以上问题导向学习实施方案来看,做到了三点:第一,确实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徹底打破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格局,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堂,让出错、质疑、讨论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而不是优秀学生展示正确答案的秀场。第二,加强单元(专题)教学的整体设计。单元(专题)目标务必“上勾下联”,在上位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与下位的单元(专题)目标、课时目标之间必须有清晰的逻辑关系。第三,控制单元(专题)教学的边界。防止某些教师盲目地,甚至错误地理解“创造性使用教材”,一味扩大对单元(专题)主题的挖掘,将相关或不相关的内容都与单元(专题)主题扯上关系,随意增加教学内容,稀释课堂教学重点,偏离教学重心。或者只重视容易测量的行为目标,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忽视不易测量的表现性目标,如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

问题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诱发思考;学生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和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要学会研究、学会合作、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体验研究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形成精彩观念,分享研究成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升。问题化教学能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将宏观的核心素养要素细化为适合于每一个教育活动的元素,并开发出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的过程性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郭家海.核心素养“转化落实”的三个关键问题,《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8):28-30.

[2]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