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信明刚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技工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高端人才,缓解就业矛盾。我国现有的技工教育在理念、目的和模式上存在偏差,并不能为毕业生带来高质量就业,因此应完善“双师型”、“校企合作”、“双元制”、“双证书”四大技工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就业 技工教育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08-01
技工教育隶属于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高校持续扩招,就业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就业难”与“用工荒”两种相对对立的现象并存,在这种形势下,技工教育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调节就业矛盾的重要生力军。
一、技工教育应以促进就业为宗旨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先生提出:“职业教育就是要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人社部针对技工教育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技工教育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的特点,一些大学生“眼高手低”,并不愿意进入工厂等一线工作场地,导致一些生产性企业只能招聘无任何知识背景的工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伤事故率偏高、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使得我国传统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降低。“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长期共存,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腾飞,也对社会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技工教育的存在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现有技工教育三大偏差
“十二五”以来我国技工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还未完全改善就业形势,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技工教育的理念、目的和模式三个方面存在着偏差。
1.技工教育理念偏差
技工教育理念的偏差总的来说是因为政策制度不够完善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度较低。技工教育虽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分支,但是与中专和职高隶属于不同的系统,我国的技工学校归屬于人社局部门,职高则归属于教育部[1]。在职高都沦为末等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技工学校的地位更是岌岌可危。第一,国家对技工教育的资金支持不足,使其发展备受制约,尤其是一些民办技工院校被撤校或者被职高吞并。第二,在高校毕业生屡屡创新高的今天,很多企业在招聘中设置了学历门槛,一般技校毕业生无法找到心仪的工作。第三,学生和家长选择技工学校往往是在无法继续进行普通教育的现实下的被动选择,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辍学率居高不下。
2.技工教育目的偏差
技工院校从产生之日起就明确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技能人才。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从古代开始,匠人便不受重视。当今社会,重官轻工的现象更为明显,“蓝领”阶层往往被认为是社会的底层群体。在此背景下,技工教育的目的发生了重大偏差。一些技工院校为了保证生源,在招生时盲目承诺包分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都很欠缺,并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技能教育。技工教育真正的目的应该是不断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助推力。
3.技工教育模式偏差
如果说理念和目的偏差是技工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根本原因,那么由此导致的技工教育模式的偏差则是其直接原因。第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贴合技工教育的基本特征,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削弱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第二,师资力量薄弱,职业指导近乎空白,学生不能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往往满足于接受老师书本教育,不利于创新性技术人才的培育。第三,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盲目跟风,没有前瞻性和时代性,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技工教育新模式探究
1.“双师型”模式
“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通常同时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我国政府应加大对技工学校的资金投入,吸引会计师、工程师等企业高端人才加入;学校要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应重点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方向和培养方法的研究,定期组织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制定相关激励措施鼓励现有的教师队伍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培养一批具有职业素养和理论知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2.“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目前我国教育行业异常激烈,技工教育为加强自身竞争力,谋求自身发展,可以采取与企业合作的形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具有实用性和实效性的人才。技工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应该与所合作的企业进行充分沟通,避免盲目开始热门专业;课程开发借助企业平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技工院校和企业签订协议,订单式为企业培训所需技术人才,缩短毕业生进入企业熟悉工作所需时间成本;企业定期组织技工院校教师进行交流与培训,技工院校知名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项目,在提升教师技能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3.“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2];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我国的技工教育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让学生不仅仅在学校接受教育,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到企业,大大缩短了企业用人和学校育人之间的距离。
4.“双证书”模式
“双证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一种制度。《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现阶段要发展技工教育必须规范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评价,完善“双证书”制度。我国技工教育应借鉴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健全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完整的网络体系。政府层面,应制定合理合规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保证技工院校学生所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刘学平.新时期下我国技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4(8):145-145.
[2]孟利.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建筑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45-4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