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美术教学是通往德育最美的途径

时间:2024-06-03

郑秀兰

【摘 要】本文通过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结合美术课特点和优势,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美术欣赏、多元化教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通过渗透法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品德素养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实现美术教学渗透德育的目标。

【关键字】小学生 德育 渗透 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16-01

在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改革进入转型期攻坚的现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总书记在今年六一节活动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要注重从少年儿童抓起。

既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德育教育,又要摆脱陈旧的枯燥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有兴趣一直是困扰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难题。本人通过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结合美术课的生动、形象、有趣味的特点,利用美术教育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优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追求美好健康的审美情趣,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备良好的品德意志和爱国主义情操的德育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分四个方面阐述。

一、从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渗透德育

新课程标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利于开发和利用其中的德育资源。例如:一年级的《窗花花》《漂亮的拉花》剪纸课,我带领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剪纸是一门艺术,它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美术,也是中国剪纸历史中最悠久,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虽然它的材料,纸的发明只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长达六七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民间美术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四年级的《中国古代陶艺》《秦陵兵马俑博物馆》这些课程都是学生接触和认识民族文化,认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的重要途徑。让学生了解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灰陶,八千多年前的磁山文化出现了红陶,七千多年前出现的仰韶文化出现彩陶,六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出现黑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釉陶,唐代唐三彩等,这些都属于陶器。从商代末期出现的原始青瓷,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发展再进入唐朝,到宋朝,宋朝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奴、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它们承载的文化内涵是无法衡量的,美术课可以运用美术特有的符号将那些尚没消失在我们视野中的文化托起,永远流传。

新课程增加了很多民族性,地域性,知识性很强的具有欣赏价值的内容。在欣赏的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和熏陶。主要的有各民族的建筑,绘画,工艺品,服饰,各时代的艺术瑰宝,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的内容,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美术课程中的民族文化,历史内涵都是美术课重要的价值取向,是人文性质的体现,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的具体的鲜活的情境。

二、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在传授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是教育的需要。在课堂上,我们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例如,二年级的《春天在哪里》《盛开的鲜花》《田园风光》这个单元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灵动的韵律和丰富的色彩,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会。我很奇怪,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如此诗情画意的 “春“我该如何让学生感受这般美,留住这美的画面。只有借助特定的情景,生活事物的中介,学生的状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我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展示,引领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春天画面,感受春的色彩,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课堂的引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欣赏美,寻找美,创造美,通过美进行美的教育。课后,我让学生利用周末走进大自然,拍些照片,采些标本,画张画,写篇日记,保留住春天的美好记忆。学生兴高采烈,扩大了孩子们的视野,并且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我教会孩子们懂得发现美,在生活中创造美,如《印印画画》《树叶贴画》,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树叶,进行印画,这些材料随处可见,但又非常有特色,创造出来的作品能打破平时固有的思维,带给学生崭新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感受。这些资源让我们更加热爱自然,懂得生活中的情趣。

三、在美术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学校班级每个学年都有各种各样的美术课外活动,这些活动自然而然成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舞台。我们学校的绘画比赛,科幻画比赛、反腐倡廉绘画展、校园文化艺术节、迎新年百米绘画比赛、迎新年现场写春联活动等丰富多彩,这些活动充分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展示自己。例如在每年的迎新年现场写春联活动中,学生们在现场挥毫起笔,不仅书写着他们对新一年的希望,也在成就他们为群众服务的美德,看着他们在人群中发自内心的自豪与谦逊的态度,这种感受是德育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虽然他们站着写了整整半天,但是没有一个人感觉到累,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成就感。

在学生课外活动中,他们在一起团结协作,既加深同学间的友谊,又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我们教师很容易就可以把传统美德和优秀品德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们接受艺术美的教育,受到審美的熏陶的同时,激发了孩子的灵性,锻铸了孩子自信,成就了他们优秀的品质。在美术活动实践的舞台上,同学们感受美术创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价值观、情感,意志,人格得到了升华。

四、通过多元化课程在生活中渗透德育

每个学期开学第一节美术课,我都要求寒暑假出去参观游览的图片拿来大家一起分享。没有条件出远门的孩子可以去我们福州的三坊七巷,鼓山,美丽的西湖写生,写生的作品将在班级展览。

陶行知先生说过:“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山川胡海,风云雷电,天体远动是活书……构建多元化的美术课程,走出教室,走进自然,使渗透德育教育不仅仅指向书本,更指向广阔的天地。

例如开学的第一节课我让学生们分享了假期的感受,学生们发言积极,一个个举着手要说,有学生说“我去了四川的九寨,九寨沟的水如银链,似彩虹,九寨沟的水是的如诗,如画,如歌,如锦。九寨沟的美丽风景随处可见,有恬静的镜湖,俊美的翠湖,秀丽的芳草湖,迷人的藏龙湖,神奇的五彩湖,奇异的流翠滩,珍珠滩,壮阔的诺日朗瀑布…… 九寨沟令人留恋,让人有种欲望,希望这里的一切能永远的保留下来,看着这美丽的九寨沟,我不停地按下我相机的快门。这么美的地方,你忍心去伤害她,去污染她吗?学生说的多好啊!你看,这就是鲜活的教材,感受大山大水的美,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热情油然而生。接着,另一个学生分享了他的感受:“我印象最深刻就是我去了银川的贺兰山,在绵延的贺兰山东麓,自北向南二十多个山口内的悬崖峭壁上和山口上,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岩画作品,原始先民契而不舍地将史前游牧民族狩猎、放牧、争战、祭祀、等生活场景,磨刻在亘古不变的岩石上,成为现代人回望过去的“刻在石头上的史诗”。面对着这些历经数千年风霜洗礼的神秘图案,我们除了惊叹它的神奇,还真正应该考虑如何保护这些先民们为人类留下的文化遗产。历史的文化迹象,这是美术课程的重要价值取向,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鲜活的情境。

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在鲜活的生活情境和开放的探究环境中,学生的灵感和思维更容易被激活,流动起来,学生在美育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标准。渗透德育不仅仅指向厚厚的书本和说教,更指向无限宽广的天地。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美术课的德育功能,几乎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出现,它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的,生动的形象反应出来的。我希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自觉在美术课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德、个性心理的教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犹如在学生纯洁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2]《中国中小学美术》

[3]《欣赏型德育模式构建》檀传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