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能动性

时间:2024-06-03

曾韩丹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并且为之创设良好的美术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增强学习的能动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 教师 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17-02

学习的能动性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小学教学工作中,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两种学习方式达到的学习效果是不同的。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教育,教师将知识内容讲解给学生,也不需要学生事先预习。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了依赖性,这样的现象导致学生不习惯进行自主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这个不良的习惯会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增强学生的能动性。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逐渐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学科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鉴赏能力。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大多数的情况都是教师负责讲解知识,然后在黑板上绘画,学生在听完相关知识后,会按照教师的绘画流程,进行临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以临摹水平为标准。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环境中,有很多学生原本对绘画的兴趣很浓,都习惯通过自己的想象,来画画,但是教师对其的评价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对美术课程失去兴趣。实际上,在小学阶段开设美术课程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独立创新、自我發掘,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但是当前的美术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太多的机会,部分教师也没有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仍然在实行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因此应该转变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能动性。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增强学生能动性的有效措施

1、在小学生创设良好的美术课堂氛围

每一部画作,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鉴赏都会有不同的意义。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某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展开讨论,或者抽取一个话题来讨论。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由。学生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增强对美术的理解,这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途径之一。同时,教师观看学生讨论时,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对美的鉴赏与理解等。这对于后续的课程安排、课堂设计都会起到一定指导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形成一个轻松、预约的课堂环境,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因材施教,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受到教师的鼓舞,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因材施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激发出创作的灵感。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自己比较擅长的中国画,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常见风景进行创作,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绘画来表达记忆中的一幅风景图,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实际上,同一个命题下,许多学生表达的思想并不相同。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观察来挖掘其具备的潜力。比如,有些学生能够良好地运用色彩,使各种色彩可以协调的搭配,也有些学生善于组织构图,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的能力,然后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个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推动其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只有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们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与深化。

3、精选图片,让学生去品味

如果一堂美术欣赏课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那将是一件非常无趣的事情。所以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课上要适时留出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做课堂真正的主人。美术课程是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达到视觉上的美感,并对美术作品的真假、创作年代、艺术质量的高低的识别与确定,或者是对各种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的分析与评价,在美术课上,教师对美术作品图片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美术作品图片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组雕塑的图片,这一组图片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雕塑,其中包括市中心步行街的雕塑,还有购物公园内的景观雕塑,以及学校内的雕塑等,所以在看见图片时,学生会产生一种熟悉感与亲切感,这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4、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小学教育阶段,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课堂之上只有让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够使其有所领悟,否则一切都只是浮于表面。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可以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操作,而后让学生自行发挥想象随意操作,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此保证教学有效性。比如教师在讲解“闪光的烟花”一课时,应该首先讲解绘画烟花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巧,并且要求学生预先准备好各项工具,比如画笔、涂料等。而后鼓励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各种烟花,或者是自己想象中的烟花,不拘一格这就给予了学生充分的信任,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大程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对一些经典的、著名的有关烟花的画作进行讲解,深入剖析绘画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便为学生日后学习创作指明方向最后学生相互点评,教师点评,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以此让学生真正的对美术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能动性的工作并不容易。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教师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学生需要以及知识水平。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并且为之创设良好的美术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增强学习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刘玲;浅析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2]陈美娜;小学美术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