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让·忍让·谦让

时间:2024-06-03

杨德振

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磕磕碰碰和不顺心、不顺意的事情,用什么方法和态度来对待,各人有各人的“招式”。“招式”不同,结果不同。

大家都听说过“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大臣张英在遇到邻里纠纷时,用一个简单的“让”字,轻松解决了问题,还留下了美名。

可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多少人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起纷争而各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

让与不让之间似乎一头连着票子、面子,一头连着身子、命根子,若不能两全,该如何取舍?

我认为,学会忍让非常有必要。

忍让是什么?就是在让与不让之间作出一种退步、一种妥协,是一种忍痛割爱的让出行为。

有理需要忍让,无理更要忍让;强势之人需要忍让,弱势之人也要忍让;家庭成员之间需要忍让,社会成员之间也需要忍让……

古代先贤总结人生道理时曾谆谆告誡子弟:“牙齿硬了一辈子,颗粒无存;舌头软了一辈子,完好无损。”可见,适度忍让不仅是一种生存策略,是一种处世良方,更是一种幸福快乐之源。

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也!当然,忍让不是叫人无原则地忍痛退让、任人宰割,涉及人格尊严和生命安危时,不能忍让,但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争长论短、动粗动怒,大可不必。

做人处世的最高境界是能够谦让。

谦让是什么?

就是谦虚、谦逊地礼让。

忍让有时候是被逼迫的,而谦让则是主动地展现人性美好德行的一种行动。偶尔一次谦让没有什么困难,难的是一辈子谦让。

一辈子谦让是一种需要长期付出和舍得的行为,意味着利益与精神的慷慨支出。

重利益的人做不到,轻精神的人也做不到,世俗之人则更难做到。尽管难做到,我们还是应该提倡尽最大努力朝这个方向修炼,因为谦让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润滑剂。人人能够做到谦让,生活将呈现出一种美好安宁的局面。

不让、忍让、谦让,三种态度有三种不同的结局。在待人处世中选择哪一种方式,决定生命快乐的长度与程度,决定人生意义的广度与深度。

让“让”成为一种自然的处世方法,让“忍让”成为一种力量,让“谦让”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美德、一种追求,如此,人生会变得更加平和而多彩。

写作借鉴:

这篇文章的结构和层次非常清晰,值得学习。标题用两个间隔号让三个词语并列起来,文章的观点在开头给出,即对待不顺心的事情,“招式”不同,结果不同。接下来逐一论说三种态度——“不让”“忍让”“谦让”,此时三种态度递进的关系也显露出来。文章最后再以三个词语的排比句式作结,深化主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