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代霸王终绝命

时间:2024-06-03

夏雨微

西楚霸王项羽与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之间的恩怨情仇,一直是文史界谈论的热门话题。项羽为何从名震四方的西楚霸王沦落到自刎乌江的失败者?刘邦为何最终赢得天下?细读鸿门宴的故事,我发现,项羽的失败是一种必然。

司马迁的《鸿门宴》中,有这样的描写——“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日:‘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日:‘旦日飨±卒,为击破沛公军!”在这个片段中,项羽听了曹无伤的话后,既不去验证曹无伤的情报是否属实,又不与范增等谋土进行商议,更没有做好战前准备,便扬言要攻打刘邦。从这里不难看出,项羽头脑简单,缺乏应有的理智和冷静。

当然,项羽如果真能凭着意气一举击破沛公军,于他也是一件好事。但是,接下来的事态发展不是这样的。他在项伯告密归来后,不仅不责罚项伯犯了泄密之罪,还“许诺”好好招待对手刘邦。刘邦赴宴后,项羽又草率地将曹无伤告密的事告诉了刘邦。这样一来,项羽既失去了一个对自己有用的人,又寒了一大批人的心。只怕在刘邦回军诛杀曹无伤之后,再也没人敢给项羽做耳目了。

项羽有一位如同“智慧锦囊”一般的谋土——亚父范增。从亚父这一称呼来看,不难看出项羽对范增的尊敬。然而,从项羽的行为来看,他对范增的尊敬仅停留在称呼上。对范增的劝说和计谋,项羽当真做到了“左耳进,右耳出”,听不进,不理会。宴会开始后,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并举起玉块暗示项羽对刘邦痛下杀手,项羽屡屡“默然不应”,置之不理。范增没有办法,只好安排项庄舞剑以择机刺杀刘邦。这时,项羽倒是没有阻拦,项伯却站起来,随项庄一道舞剑,保护刘邦。这看似是项伯的错,实则反映出项羽一方内部不团结。

樊哙出场后,挑衅日:“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羽面对挑衅,也是“未有以应”,置若罔闻。之后,刘邦在樊哙、张良等人的帮助下得以顺利逃脱,项羽听到消息后,仍然置身事外,执迷不悟。通过项羽的“默然不应”“未有以应”等表现,我们不难看出项羽的刚愎自用。项羽在政治斗争上迟钝、自大、无能,司马迁这样评价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与之相反的,是刘邦的智慧与才能。项伯来告密,刘邦不仅恭敬地敬酒,还与他结为了亲家,这一举动换得了关键性的保命机会。宴会上,年纪比项羽大的刘邦一直在项羽面前言行谦卑,表示忠心,这大大地满足了项羽的虚荣心。在项羽一方表现出杀意后,刘邦的部下不顾自身的安危来保护刘邦,并且每个人的说辞高度统一,由此进一步麻痹了项羽。逃跑时,刘邦仍然临危不乱,交代张良在自己快抵达时再把自己走了的事实告诉项羽,并安排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人徒步逃跑,最终骑马顺利回到军营。回营后,刘邦立即杀了曹无伤,杀一做百,告诉大家背叛自己的下场。刘邦的所作所为无一不与项羽的言行形成鮮明的对比。

鸿门宴这一事件,可以把它看成项、刘两人争夺天下的转折点,刘邦因此由弱变强,项羽则由盛转衰。可叹啊,一代霸王,终因自己的刚愎自用与武夫之勇而绝命乌江!

点评:作者对鸿门宴故事读得细致,研究得有深度,扣住情节,一步步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比如,曹无伤告密时的“大怒”,项伯传达沛公信息后的“许诺”,对范增暗示的“默然不应”,樊哙闯帐指责时的“未有以应”,等等,作者抓住细节,分析项羽性格的缺陷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作者分析了刘邦及内部情况,在对比中让读者进一步理解项羽的失败是一种必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