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叶梦祯
中国航天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等专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张中国航天的未来图纸,在这张图纸上,不仅有宇宙空间站,还有载人探月计划、火星探测计划……
2022年左右,建一座空间站
周建平介绍,到2022年,中国将建成一座空间站,研究“大家关心的一些关于宇宙的重大科学问题”。
据此前相关媒体的报道,我国空间站核心舱已于2016年完成总装,目前进入整舱测试阶段,预计2018年发射升空。
对此,周建平进一步解说,空间站是一个在轨长期运行的大型空间设施,里面有很多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的设备,可以进行对太空的探索,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人们关心的一些宇宙重大问题,比如暗物质、暗能量、宇宙大爆炸等,一些经典理论的研究也可以在空间站中实现。
“我们还要利用空间站的微重力条件进行材料、生命科学、基础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因为地球上是不具备微重力条件的。此外,空间站还可以帮助我们研制新的材料,探索制造品质更高的产品。”周建平说。对于空间站的基本情况,周建平介绍:“我们的空间站有3个舱段,每个舱段20多吨,最多可以对接两艘载人飞船,一艘货运飞船,共计90多吨。”
他表示,我国的空间站跟国际空间站相比要小很多。“我们考虑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力求在最有希望产生突破的领域开展研究。中国的空间站可以扩展,如果今后有新的科学需要,我们可以继续扩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表示,长征七号的成功研制大幅度提升了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前的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都属于第一代运载火箭,推进剂是有毒的,比如偏二甲肼、绿色四氧化二氮。现在,长征七号用的是液氧煤油推进剂,长征五号还带有氢氧发动机。这样,新一代运载火箭采用的是纯绿色的推进剂。”包为民说。
探月计划下一步,取两千克月壤回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谭永华告诉我们,下一次探月,关键就是要解决“回来的问题”。
我国将使用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嫦娥五号。嫦娥五号的主要任务是落到月球上,挖两千克月壤回来,它承担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最后一步“回”的任务。
据了解,嫦娥五号将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4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球表面起飞,首次在38万千米以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谭永华强调,从月球上“回”是难度最大的任务。“这个系统要复杂得多,包括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着陆器4个方面。它的采样、起飞上升、交会对接等任务都将是重大挑战”。
谭永华还透露,嫦娥四号将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全世界的第一次,这对通信、导航等方面都是很大的考验”。
据包为民介绍,在月球采样可以实现之后,火星采样返回预计在2030年左右实现。“2030年以后,我们还要实现载人登月,我们还要对太阳系边缘遥远的星系进行探测。以上这些都已经在我们的规划当中了,国家很快会讨论这些问题”。
包为民表示,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长征九号运载火箭首飞,这是为下一步的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做准备。“长征九号可以为载人登月、火星采样返回以及其他航天探测任务提供更大推力”。
“长征九号是我们国家未来要发展的重点,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它有140吨左右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包为民强调,长征九号有望将我国的航天技术推到世界领先水平。
“我们要认识我们生存的宇宙环境,就跟认识地球环境一样。宇宙环境、深空环境对我们地球的影响是什么?这些还需要探索。航天的发展对保障我们的生存条件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我国仍在向航天强国的目标奔跑
近年来,不少人发现,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越来越快了,发射任务更是一个接着一个。然而,谭永华坦言,目前我国的航天水平跟美国等航天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谭永华说:“我们现在处于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阶段。如何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到了‘航天强国,可以看运载能力、空间站建設、深空探测等指标,具备这些能力就达到航天强国的标准了。”
我国的航天事业还有哪些不足呢?谭永华解释说:“我国的空间站还没建成,深空探测才刚刚起步,运载火箭运载能力还比较低。就运载能力来说,我国的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才25吨,还没超过50吨,当初美国‘阿波罗登月的时候,火箭运载能力已经到了120吨。”
那么,航天领域的国际竞赛究竟能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什么?
包为民表示,航天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性的高科技产业,一方面对国家的国防有很大的支撑,另一方面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也有很大的支撑。“航天技术还通过商业化的方式,把航天技术回馈到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文明生活的需要,这也是商业航天的目标”。
“其实,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航天技术,比如广播通信、农业、气象、出行导航等。”包为民说,“通过航天技术,未来的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天地信息一体化。传统地面网络的弊端是有死角,比如沙漠、海洋、山区等地方没有信号。利用航天技术,手机终端网络就可以实现无死角覆盖,改善我们的生活。”
对于航天科技的未来,谭永华表示,未来航天的商业化可能有多种模式,包括太空旅行、商业卫星、数据服务等方面。“一类像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是拥有自己的运载火箭的商业公司:另一类可以是不直接参与发射任务,仅进行相关数据服务的公司”。
在包为民看来,未来将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商业航天时代。“我觉得商业航天的发展空间非常大,我们对航天应用开发的想象有多大,未来的开发就有多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