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文安安 许媛
[摘要]羌族文化是我国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文化自身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本文主要从羌族历史和羌族建筑风格和哲学理念等方面入手,以理县桃坪羌寨和茂县黑虎羌寨为例,介绍羌族文化。羌族文化如今也遭遇到保护困境,尤其是汶川地震之后,本文就羌族文化保护提出了一些保护建议供大家思考。
[关键词]桃坪羌寨;黑虎羌寨;民俗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20-0178-02
一、羌族历史简述
羌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目前,羌族主要在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茂县、汶川、理县以及松潘县和绵阳北川县部分地区居住。
羌族起源于古代西戎牧羊人,分布在西北各地,一开始的生产方式是农业和牧业兼顾。《说文·羊部》解释:“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扎羊亦声。《后汉书·西羌传》又释:羌“所居无常,依随水事,地少五谷,以畜牧为主。”《羌族史》中,冉光荣认为,“实际上花和姜本是一字,‘羌从人,故为族之名,‘姜从女,作为羌人女子姓。”章太炎《西南属夷小记》则称:“姜姓出于西羌,非西羌出于姜姓”这都说明羌是我国西北地区起源时间最早的部落之一。
二、理县桃坪羌寨和茂县黑虎羌寨简介
羌族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它是国家级重点文件保护单位,“九黄”环线旅游圈的重要景区。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碉楼建筑群,并且目前仍有人居住,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冬暖夏凉,因此被誉为“天然空调”。它健全的地下水通道以及迷宫一样的建筑艺术,以“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性的东方古堡”的美称闻名于世界。
桃坪羌寨以古堡为中心筑成了8个放射状的出口,每一个个出口都连着甬道,这些出口和甬道组成了四通八达而又纷繁复杂的路网,桃坪羌寨当中的居民对这种复杂通道很习惯,但是如果是外人在此通行就仿佛进了迷宫。各个寨房之间是相通的,外墙以卵石混以片石为材料建造,斑驳有致。寨子里面巷道纵横,有的寨房外面建有低矮的围墙,这其实是保留了远古时期羌人居“穹庐”的习惯。民居内房间宽阔、梁柱纵横,一般有二至三层,上面作为自身居住的地方,下面一般作为圈养牛羊的地方或者堆放一些常用农具。通常,房顶会建造一个“小塔”,这里供奉着羌人的白石神(一块卵状白色石头)。寨子里面的地下供水系统也十分特别,匠心独运,从高山上引来的泉水,通过暗沟流到每家每户,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而且一旦有战事,还可以作为水源,是解决断水的重要方法,此外它也可作为一条隐蔽逃生通道。
羌族黑虎羌寨位于茂县西北的群山之中。黑虎羌寨在古代被称为“黑猫寨”,汉代时,它只是一支小部落,“依山居止,垒石为室”,以狩猎为生。唐代中期,吐蕃经常骚扰这个部落,于是这里筑起了“邛笼”(石砌碉楼)以土酋为中心,用以自卫。唐代以后,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农牧并举。黑虎羌寨与其它族系之间的沟通很少,占据着悬崖峭壁,多次击败其他族人的攻击。到了明朝,族争日益加剧,出于防卫而建造的碉楼遍布在河东与河西各地。如今,仍然有十一座羌碉矗立在古寨之中,它依旧保持着当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御敌气势。发展到清朝,寨中出了一位“杨四将军”,他领导着“黑猫寨”羌人英勇抗敌,保护黑猫寨的安全,被后人尊称为“黑虎将军”,事迹也在这支羌族中广为传颂,该寨也改称“黑虎寨”。黑虎羌寨的羌族妇女,她们的头顶无一例外地都带着白帕,叫做万年孝,纪念的是“黑虎将军”,所以这支羌族又称为“白头羌”。
三、羌寨的建筑风格和哲学理念
羌族的宗教意识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他们天生地敬畏与信仰大自然,大自然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归宿,羌人所信奉的多神崇拜、祖先崇拜和白石崇拜等,都是特定环境对宗教意识的影响的表现,这种影响也表现在羌寨建设当中。比如,选址要朝神的方向,即“门对槽,坟对包”;“槽”就是山间的空隙,“包”就是正对的山峰。由于地处高原山地,河流受山脉走向控制,并且碉房的朝向都是背山面水,所以各个寨子的碉房朝向有所不同。例如杂谷脑河在桃坪寨至古城一段为东西走向,杂谷脑河以北的碉房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以南则反之。选址一定要躲开其他山体的遮蔽,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山,连绵巍峨的雪山也成全了羌人对天神、白石和大自然的崇拜。
在宗教信仰当中,羌族最为崇拜的是白石。在碉房修建成后,特意请来“端工”(巫师)看好时辰,敲羊皮鼓,跳神步做法事,将白石(所有神灵的象征或指天神)送至于照楼顶上。敬奉白石的原因是:相传在羌戈大战中,羌人将白石作为武器战胜了戈基人。
一种文化发展在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不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羌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它也不断受到汉藏文化的冲击,将汉藏文化融于本民族文化之中。比如,在碉房大门外的十步子處(从底层往第二层的石器阶梯,共十步,故名),有一块嵌入石墙或倚在在墙上的兽面石碑,兽头狰狞恐怖,额上刻有八卦图形,左右刻有刀剑,鼻尖穿有鼻环,碑身刻“泰山石敢当”。“泰山石敢当”镇压一切不祥之邪是在汉族中流传甚广的一种崇拜,这种信仰也被羌寨建筑所吸取和采纳。
四、桃坪和黑虎羌寨的保护
(一)地震对于两羌寨的破坏
有着千百年历史的羌寨先后经历了1933年叠溪海子7.5级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大地震,都在地震后安然无恙,在汶川8.0级大地震中,寨子里的三座碉楼,除龙小琼新修的一座彻底倒塌,其余两座顶部局部受损,80%左右的房屋都出现了裂缝、垮塌的情况。值得庆幸的是全寨没有一人死亡,包括当天来参观的游客。
“结过调查的桃坪羌寨98幢房屋。各类震损的数量和比例被评为“基本完好”(A级)的共有16幢,占全部的16.32%,被评为“轻微损伤”(B级)的共28幢,占全部的28.57%,被评为“中度损伤”(c级)的共39幢,占全部的39.80%,被评为“严重损伤”(D级)的共15幢,占全部的15.31%。”
“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黑虎羌寨受到一定损坏,但老寨子却完好无损,只有部分女儿墙脱落。地震之后,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对羌寨的保护与修复十分重视,羌寨(老寨子)也被列为羌文化抢救保护性工程,国家文物局在老寨庄房、古碉楼、寨门和暗道、地下水网等方面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修复工作,同时根据文物保护原则,在修复过程中使用羌寨建设的传统方法,努力使得羌寨能恢复震前原貌。
(二)对于桃坪羌寨和黑虎羌寨的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
第一,保护的目的最终是为了羌文化的继承。羌文化不仅是羌族的遗产,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羌文化的普及和推广现在还十分缺乏,仅仅局限在四川地区,其他地区对羌文化知之甚少。针对这一现状,要加强羌文化的推广力度,利用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羌寨建筑,吸引游客参观,在参观羌寨的时候,官方注意对羌文化的讲解,让公众认识到羌文化的特色和重要性,培养保护羌文化的意识。同时,可建立羌文化的专门网站,更新羌文化的现状,普及羌文化基础知识。
第二,不仅保护羌族建筑,更重要的是保护羌族文化传人。只要羌族民俗文化的技艺和技术能够保留下来,那么我们就不必担心这種独特民俗文化的消失。这些民俗文化继承人本就年事已高,如果不及时“抢救”,羌族文化将难以传承。对此,可以将这些民俗文化传承人的身体状况、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登记在册,对民俗文化继承人予以政策上的优待。同时,搜集羌族民俗文化的具体展现形式,进行录音和摄像,对羌族文化的资料进行整理审核,用严谨而传统的方式予以记录。
第三,发挥博物馆的作用。目前有关羌族的独立博物馆数量很少,可以就地建馆,或者发展网上和数字博物馆。网上与数字博物馆要将搜集到的新资料进行补充录入,及时更新。博物馆应注意互动,可现场展示羌族民俗文化中的技艺,让更多的参观者了解到羌族文化。博物馆可以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尤其是青少年志愿者,青年是保护和发展羌族文化的生力军,志愿者可以将羌族文化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结语
综上所述,羌族在数千年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羌族人民包容并发展其他民族建筑的精髓,不断创新本民族建筑,创造了灿烂的羌族建筑文化。桃坪羌寨和黑虎羌寨融入了羌人的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入,尤其在经历汶川大地震后,羌族传统建筑更是毁损严重,其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逐渐受到破坏。因此,研究羌族建筑的美同时,将桃坪羌寨和黑虎羌寨建筑美学价值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生成,其艺术的启迪作用将会逐渐显现。美学价值并予以保护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章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