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班主任中途接班的误区和策略

时间:2024-06-03

杨柳

站在九年级的入口,回首过去一年的工作经历,我不禁百感交集:去年刚来这所学校时,我就中途接手了初二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虽说之前有一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但心中知道自己还是“菜鸟”级别,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班主任“后妈”上任,很容易被比较、被贬低、被排斥,磨合期也相当痛苦。过去一年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学会了怎么当“后妈”———怎样应对班主任中途接班的情况。这一年里,我走过一些误区,也因此总结出了一些策略。

策略一:放下架子,打开心结

初来乍到,为了不露怯,也为了树立威严、严格管理,我的行事作风非常强势。加之对班上情况还不熟悉,班级事务基本由我一人说了算,没有过多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同學们私下里都觉得我很“专权”、爱生气,让他们很反感。后来仔细一想,之所以会生气,其实是我对眼前状况束手无措的表现。事实上,每一次生气,也给自己带来一份痛苦。

王小波说:“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愤怒。”聪明的学生也看出了我的“黔驴技穷”,于是他们根本就不把我放在眼里,虽然表面看起来听话,内心更多的是对我的不屑。心理学家李子勋说:“关系大于教育。”同学们不信任我、不喜欢我,师生间总有一道“心结”,而人心不齐又是团队建设的大忌。

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放下了自己所谓的班主任“架子”,开始用平和的态度和同学们交流,而不再用强势和命令的口吻。我心平气和地向他们说明,虽然我和他们前任班主任的风格相差较大,但我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想要把这个班级建设好,让同学们更优秀;这个班级是同学们自己的,不属于哪位老师,只有师生同心,才能完成这个目标。

针对班上同学说我总是板着脸的问题,我便笑着说:“我天生就长了一副这样的苦瓜脸,我自己也没有办法啊!”说罢一脸无辜状。同学们听完都会心一笑。我也会适当地在他们面前服软,会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让彼此更亲近。平时课下也会到教室去和他们开开玩笑,在每个人的周记本上写留言,给他们解答疑惑或送上鼓励。看见哪个同学情绪不佳就会找他聊聊天,充当他们的“知心姐姐”。同时我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急躁,把所有的道理都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讲出来,多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

就这样,在我慢慢调整自己与他们的相处方式之后,师生间的距离渐渐拉近了。班上调皮捣蛋的少了,不交作业的少了,卫生扣分少了,班风班貌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在学校组织的“班主任”节上,他们组织了感恩班会,给我送上拥抱和祝福。全班同学起立,真诚地齐声高喊:“老师,您辛苦了!”那一刻,我的内心被感动和欣慰包围。

我知道,师生间的那个“心结”已经打开了。

策略二:师生同心,共争荣誉

初接班时,我就了解到,这个班在初一时各方面都表现得很优异:考试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每周获得流动红旗,每月被评为文明班级,在各项活动中也都荣誉满满,同学们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而在我看来,常规分、学校活动等都是附加项,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再加之刚来这所学校,对学校里的各项情况不是很熟悉,每天在班上苦口婆心地督促他们专心搞好学习,对其他方面就不太上心,平平而过。

后来我发现,这个想法大错特错。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在集体生活中,特别对于孩子来说,集体荣誉便是他们最看重的。

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我迅速调整自己的思路,细化我的管理。以前我是一个大条的人,后来我对班级的常规分锱铢必较,也认真地钻研学校的各项规定,详细记载每周的加分和失分点,在班上做相应调整和提醒。每周在班上详细地公布该周的常规分情况,以及在年级的排名,向学生释出师生共创荣誉的决心。果不其然,同学们出奇地配合我的工作。

在某次周一升旗仪式上,当学生会干部念到流动红旗的获得者中有我们班时,同学们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声浪簇拥着班长走上主席台领奖还一直不歇,孩子们脸上写满了兴奋和骄傲。后来,从拿到第一次流动红旗开始,那面耀眼的三角红旗就没离开过我们班的墙壁。

不仅在常规方面,学校开展的活动我也带领他们积极参加:积极发动他们寒假去做社会实践,被评为“雷锋式优秀班级”;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带他们练跳绳,在跳绳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利用午休时间带他们去做义工清理田径场,被团委点名表扬并加分……

班级荣誉回来了,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回来了。

策略三:观察入微,表扬激励

学生说:“杨老师好喜欢批评人,从来不表扬人。”听到这样的评价,我扪心自问了一下,对于学生,我确实表扬得很少。

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说,从小我就是一个十足的乖乖女,小时候成绩好又听话,老师、家长都很喜欢我。因此在我的价值观里,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就要被批评。但我忘了,诚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本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作为老师,我对他们太过于严苛,总是以成人的标准要求他们,且不允许他们有一点儿差错,这对他们来说太难了。

而且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大人尚如此,更何况孩子?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首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于是,我决定更多地观察他们,了解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并细心地记录下来,每天在班里表扬一个人。我表扬默默捡起垃圾的同学,表扬协助组长收作业的同学,表扬以前上课爱走神现在却认真的同学,表扬作业质量进步大的同学……

让我没想到的是,表扬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被我表扬的同学,后续表现比以前更好,而其他的同学,也纷纷被带动和感化。一方面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另一方面他们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在同学们面前风光一次。如此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班上形成了争优争先的风潮,班风变得积极向上,师生关系也融洽了不少。

一年过去了,如今班级班风良好,成绩稳定,我也成为了同学们最信任的人。回首这一年,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在经验教训中摸爬滚打,吃了很多苦头,也收获了成长和快乐。不管何时接班,不管接一个怎样的班,“后妈”只要有一颗真诚的爱生之心,加上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定会走出误区,拨云见日。

(作者单位:长沙市望城区长郡月亮岛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