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孩子为啥爱打人钥

时间:2024-06-03

蒋中英

案例:

李女士的儿子在常德市鼎城区某学校读小学一年级。某次交流时她告诉我,儿子在学校总是喜欢打人,老师多次沟通无果后要求家长进行教育。李女士为此感到苦恼,因为她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据李女士介绍,儿子6岁前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奶奶在生活上照顾得细致入微,但对孙子管束较多,经常说“这个不要拿”“那个不要碰”。而爷爷脾气暴躁,但凡孙子有点调皮,就会吼他、打他。上了小学,李女士把儿子接到自己身边,可是面对没有规矩、喜欢发脾气的儿子,李女士完全没有对策。

分析:

孩子的言行举止影响到了校园生活,我们需要在理性分析他打人的原因后,再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针对李女士提到的情况,我做了具体分析,并给她以下建议。

第一,弥补孩子语言发展的滞后,学会辨认自己的情绪。

如孩子在生气时,李女士可以对孩子说“宝贝,你生气了”。孩子接触到“生气”这个词,对照自己内心的情绪,会产生联想。当他下次看到李女士生气时,他可能会说“妈妈生气了”。如果李女士再接着说“对,妈妈很气愤,心里觉得难受”,他便能学会“气愤”,并对“难受”产生对应的理解……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会慢慢跟上来。

第二,教孩子理解情绪,并寻求合理的方式发泄情绪。

如孩子在发脾气时,李女士可以展开询问:“来,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孩子回答后接着问“儿子,你知道吗?其实,所有的小朋友当他们的玩具被抢了,都会生气”。这是与孩子讨论情绪的共性。

“我知道,今天是因为有人抢了你的玩具,你才会生气的。”这是与孩子讨论导致某种情绪产生的原因。

“儿子,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当别人抢他手里的玩具时,他没有生气哦!之后,他便去玩别的玩具了。”这是与孩子谈论情绪的差异性。

如此谈论的目的,是要告诉孩子:面对某一情境,产生某种情绪很正常,且很多人都会有类似情绪,但同时也有很多人会产生另一种情绪。

接下来,可以和孩子谈论是否合适的问题。如“儿子,我知道,别人抢了你的玩具,你生气了,非常难过。但是你发脾气、打人,妈妈觉得没什么效果,反而使你越来越伤心了”。

然后,再与他讨论这样表达情绪对他人有什么影响。如“儿子,你知道吗?看到你这样生气,妈妈很难过”,借助和孩子谈论情绪,家长可以帮助他们一步步理解情绪,进而缓解负面情绪。

第三,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做情绪平和的家长,为孩子树立正面榜样。同时,当孩子犯了错,家长可以先接受他们的情绪,再温柔而坚定地教育孩子。

第四,幫助孩子建立规则感。家长要帮助孩子立下“不能打人”的规矩,当孩子违反规矩时,家长要立即制止或者冷处理,慢慢地孩子就会明白,打架是不好的行为。

另外,家长还需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6岁的孩子需要发展同伴友谊,获得成功的体验,拥有自信,学会遵守规则。这时他会崇拜老师,家长可以请老师多给予孩子鼓励,引导他积极交友、参加各类活动。

(作者单位:常德市鼎城区永安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