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内心永远朝向美好

时间:2024-06-03

彭艳如

何谓好的教育?刘铁芳教授始终将好的教育定位于:为学生打开生命通道,让其遇见优雅与美好。近日,读他的这本《什么是好的教育》感觉格外亲切。特别是当我反复阅读且深入思考时,生长的是共鸣与期待。

好的教育,让学生心向美好事物

书中提出:“一个人从小开始就充分地体验了美好事物,心中就埋下了美善事物的种子。”

“体验美好事物”“埋下美善种子”,这些词语更强化了我们作为教育人的认识与思考:课堂上简单的知识技能传授并不足以让人成为人,唯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启迪人的灵魂中对美善事物的欲求,真正的教育才得以发生。

校园里,总有温情的一幕让你动容:语文老师将孩子带到花坛边,指着散落在地上的花朵,深情领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摇头晃脑地诵读。美术老师将孩子们领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指导孩子们画下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科学老师将孩子带到草地上,观察蜗牛的爬行……当你路过时,一定不会去打扰,因为,这些就是校园最美的景致。我想,让学生内心朝向美好,应该就是学校的好教育吧。

好的教师,以成就学生为己任

“为师作为一门艺术,应尽可能多地保持并显现学生的质朴天性和他们自主成长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促成学生生命的自我成全,恰恰也是对教师自我生命的成全。”本书在师生关系的发展中,提出如是观点。

这让我想起了在《去年的中学》中读到的一个故事:重庆南开中学,物理老师魏荣爵教学水平之高、教学态度严谨有口皆碑。1941年毕业的谢帮敏富有文学才华,但数理化成绩不佳,他在毕业考试时物理交了白卷,即兴在卷子上填了一首词。魏荣爵评卷时也在卷上赋诗一首:“卷虽白卷,词却好词。人各有志,给分六十。”这位学子得以顺利毕业,并考入西南联大法律专业,后来登上了北大讲坛。这样的老师、这樣的学校真让后人大开眼界。

重庆南开中学在学子心田中种下的决非只是知识的种子,还植入了最朴素的民主精神,学校和老师总是千方百计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成长环境。

好的教育,是教师最为憧憬的教育生活

儿童本位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生活方式。

深以为然。在一次偶然的作业检查中,我发现学校一个五年级班的学生每天都有一项与众不同的语文家庭作业,就是从所学的生字中,选练两个甲骨文汉字。好奇的我问其语文老师,才知晓这是这位老师一贯的做法。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将中国汉字的文化引入课堂,从甲骨文到篆文,让孩子们边学简化字,边感受简化汉字后面的图画与文化。这种方式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记忆与理解生字,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生命在潜移默化中与文化对话。

我想,这位老师用这种不一样的格局去引领孩子走上文化传承的道路,是一件美好而善良的事情,用这种温润的方式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是教师走向精神的自觉。而一所学校的精神高度,正有赖于教师精神的高度。

校园里的好教育,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长沙市芙蓉区东风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