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黄钟大吕壮征程

时间:2024-06-03

罗赵华+吴秀娟+刘祎霞+刘秋泉

消息从湘西传来,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决定,从2015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规划投入37亿元,实施教育“四大工程”,即城镇学校班额均衡化工程、农村学校标准化工程、城乡教育信息化工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由此,“四大工程”成为湘西人耳熟能详的一个“热词”。

这也是湘西自治州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州委书记叶红专多次专题听取“四大工程”工作情况汇报,多次深入现场调研,要求把全州学校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州重点建设项目和60周年州庆献礼工程。他还在全州经济工作会上专门强调要抓好教育“四大工程”,要求将教育“四大工程”写进州委《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议》。时任州长郭建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实施教育“四大工程”进行了重点部署,专门成立了17个州直部门和9个县(市、区)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自己担任组长。现任州长龙晓华一上任,就到州教体局召开“四大工程”调度会,接着又在全州教体工作会上再调度,签订责任制,并召集县(市)长座谈,一一表态。同时,州政府专门下发了《關于实施“四大工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通知》,将“四大工程”建设任务纳入县(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不定期召开全州教育“四大工程”现场推进会。

“至2016年底,我们已投入‘四大工程32亿元,3年预计投入将达到51亿元,大大超过预期的规划。”湘西自治州教体局副局长石定初告诉记者。

吉首市第四中学位于吉首市中心城区,大班额一直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近几年,随着城区人口的激增,我校接收适龄生源的压力越来越大。2015年9月以前,我校30个教学班中,每班学生人数大都在70人以上,最少的也在65人以上。大班额严重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束缚了学校的创新与发展,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谈及大班额,校长龙国忠下意识地蹙了蹙眉。

为化解市四中的大班额,吉首市委、市政府及市教体局想了不少“辙”:在市四中原有基础上改扩建校舍,投入49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新修了1.8万平方米的教学楼和办公楼,新修了体育馆、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和塑胶跑道。与此同时,吉首市教体局增强了市四中的师资配备,2015年秋季是109人,到2017年春季增加到146人,解决了扩班后教师紧缺的问题。龙国忠告诉记者,到2017年春季学期,市四中的大班额问题已得以圆满解决,所有教学班学生人数均控制在55人以下。

“作为州府所在地,吉首市的大班额问题是州内最明显的。我们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的号召,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有效化解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吉首市教体局副局长黄中原介绍说,“2016年秋季,我市共有普通中小学校48所、教学班878个,其中,大班额数404个,占教学班总数的46%。我市大班额问题主要集中在城镇学校,其中以小学最为突出。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2017年春季学期,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数占教学班总数的40.6%,比2016年秋季下降5.4%。”

为了降低这5.4个百分点,吉首市做了大量工作。吉首市教体局副局长杨黎明介绍道,2015年,吉首市第八小学、吉首市第五小学扩班项目完成投资60万元,吉首市第一中学、吉首市第一小学雅溪校区项目完成投资8200万元,启动吉首市第二小学扩建项目,有效化解老城区大班额问题。2016年至2017年,吉首市第四中学、吉首市民族中学、吉首市铁路学校扩建项目完成投资6500万元,新建校舍3万平方米,增加学位2000个,有效化解了吉首市第四中学、吉首市民族中学大班额问题。吉首市第九小学新建项目完成投资8000万元,新建校舍3万平方米,2017年秋季招生将新增学位2400个,有效化解了乾州片小学大班额问题。

吉首市只是湘西自治州化解城镇学校大班额难题的一个缩影。

在凤凰县,县教体局主任督学王春芬、副局长王小兵等人介绍了他们化解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的做法:“2016年,全县实际投入3.71亿元用于实施城镇学校班额均衡化工程,新建及改扩建思源实验学校、县二中、沱江小学、南华中学、县职业中专等5所城镇学校,新增城镇学校九年义务教育学位2800个。”

置身于新建成的凤凰县思源学校,记者赞叹不已,很难想象这所投资1.5亿元的学校仅花了15个月就建成投入使用了。校长彭南平告诉记者:“学校规划办学规模为54个标准教学班,目前有教学班29个,在校学生1472名,平均班额不到51人。未来一段时间,学校都不会为大班额问题犯愁,即使将来二孩全面入学,学校也拥有强大的学位供给能力!”

记者一行还参观了位于凤凰古城核心景区的箭道坪小学老校区。这里幽静古朴,精巧别致,难怪学校校长石金先直言“舍不得离开”。但是,由于景区逼仄的青石板路存在着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和人流疏散难度,学校只能易址新建。我们跟石金先校长约好翌日清晨去参观新校区。第二天一大早,当我们来到新校区时,远远看到石金先正精神抖擞地伫立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学生入校,身后矗立着几栋崭新的教学楼。

泸溪县的城镇学校班额均衡化工程成效也十分显著。全县投入资金2743.21万元,全面完成白沙小学、白沙中学、思源实验学校教学楼,泸溪县第二中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建设,新增城镇学位930个。在泸溪县教体局原党委书记、副局长、关工委主任符兴明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泸溪思源学校。校长杨志祥告诉记者,作为一所城区新建学校,班额完全符合标准,学校还为师生们开辟了敞亮的阅览室,里面的藏书足足有6万册。阅览室二楼的教师“心灵放松间”,可精心备课,可批改作业,可切磋教艺,可捧卷畅读,可把盏品茗……记者品尝了一杯现煮咖啡,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回该校教师满满的幸福感。

“截至2017年春季学期,全州新建城区学校8所,改扩建学校166所,新建校舍85.9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8614个,城镇新生平均班额由上学年的60人减少至54人,大班额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可以说,我们搬掉了影响自治州教育健康均衡发展的一块绊脚石!”言谈间,石定初笑逐颜开。

农村学校标准化工程

“一双雨鞋、一个手电筒、一把雨伞,这是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必备的‘三件宝。”这句略带调侃意味的话,曾一度在湘西流传甚广。

保靖县花桥中学校长王静依稀记得15年前初来学校时的场景。一栋破败的教学楼孤零零地立在那里,老旧的礼堂也被当作临时的简易教室,风从四面八方灌进去……任教体育的他本能地打量起学校的体育设施———没有像样的操场,唯一的篮球场,篮球架还是拿木板“手动”钉制而成。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踌躇满志的王静,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心里凉了半截。

15年的时光,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成长为学校的一校之长;15年的时光,王静得以见证学校从破败到兴盛的历史变迁。“你看,这是我们新建的学生宿舍楼、食堂和教职工宿舍。去年春季,运动场整修一新,斥资350万元的综合楼也交付使用……”王静如数家珍,心中的那份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花桥中学从旧貌到新颜的华丽转身,得益于教育“四大工程”的实施。各县(市、区)加大农村学校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消除学校D级危房和“大通铺”现象,告别村小无校舍的历史,进一步缩小城乡中小学校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并不是一味地破旧立新。在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传承与保护学校的历史文化。”花垣县第三中学校长吴鑫祥说。

花垣县第三中学的前身是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国立茶峒师范学校”。行走在校园之中,映入眼帘的是清一色的青砖瓦房,办公楼、大会场、宿舍楼、教室沿山而建,大多保持着初建时的风貌,错落有致地铺陈开来,高大的石柱,低矮的房舍,墙上的壁画清晰可见……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是沈从文笔下边城茶峒的一道雅致的文化风景,给人以时空流转的错觉,宛若置身于民国的山水风物之中。

“其实,学校的每一处建筑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吴鑫祥指着一间颇有民国风的音乐教室介绍道:“这间教室建于1941年,内设阶梯式坐席,窗戶无玻璃,易传声,少回音,便于声、器乐教学,也由此看出民国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自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学校对包括音乐教室在内的校舍进行维护、修复,并配备了电子白板、钢琴等现代化教学配套设施,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互为补益。时至今日,孩子们依然在这间音乐教室里感受艺术之美,那稚嫩的歌声仿佛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湘西自治州在改善农村学校寄宿条件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在龙山县,一则《还记得你的母校吗?她现在变成这样了……》的帖子走红网络,从这里走出去的莘莘学子看到了母校“容光焕发”的样子。“以前读书那会,全班女生挤在礼堂的‘大通铺,每到冬天都冻得瑟瑟发抖,现在的孩子住进宽敞明亮的学生宿舍,达到1人1个床位的‘标准配置,别提有多幸福!”“在新建的食堂里,营养餐计划惠及每一个农村学子,看着他们捧着热腾腾的饭菜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学校越来越有家的感觉了。”“公共浴室虽小,却解决了热水定时定点供应的问题,孩子们再也不用像我们当年那样咬着牙洗冷水澡了。”……这些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学子忍不住为母校的点滴变化“点赞”。

自2015年教育“四大工程”启动以来,龙山县共投入9100万元,对42所农村学校实施标准化建设,推进保育式学校建设,完善宿舍、浴室等必要生活用房,增加保育和保教人员;将师生宿舍纳入周转房和公租房建设范畴,把学校用水纳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学校用电纳入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告别“大通铺”、告别冷水澡、告别蹲着吃饭,农村学校寄宿条件的逐步改善让理想得以照进现实。

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让农家孩子得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城镇学校的提质扩容改造同样牵动着百姓关注的目光。

走进古丈县第一完全小学,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孩子们分年段四散在操场上练习足球礼仪操,举行班级足球联赛,开展亲子足球活动……据校长向俊霞介绍,以足球为契机激活全校师生的“运动细胞”是件筹谋已久的事情。此前,学校一直苦于运动场地狭小的限制,尚未大张旗鼓地开展体育运动。县教育局获悉后,连同相关单位部署调整,将周边原属粮食局的土地划拨给学校使用,作为运动场的改扩建用地。今年3月,整修一新的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投入使用,孩子们有了更多“放风”的机会,足球也真正成为他们触手可及的体育运动项目。

湘西自治州教体局具体负责“四大工程”工作的谢文斌介绍说,自“四大工程”启动以来,全州改扩建农村学校176所,建设农村学校校舍16.6万平方米,D级危房和“大通铺”现象全面消除,达到寄宿学生每生1个床位的标准,学生宿舍、厕所、热水供应等生活设施惠及山区学子,农村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基本满足要求;启动新建城区学校10所,改扩建城区学校43所,近在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看得见的“实惠”。

行走在湘西的山山水水之间,无论城镇或是乡村,学校都是当地最美的建筑,也是百姓心中最美的风景。

城乡教育信息化工程

记者来到古丈县红石林学区的先锋教学点,潘贤举、全秀群两位老师正在聚精会神操作着电脑。

“你看,一年级《春雨的色彩》的课件,有图片展示,有课文范读,视频、声音,什么都有,确实全面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对老师而言,信息化丰富了教学手段,加大了教学容量。”红石林中心完小校长向圣云指着屏幕,向记者介绍道。

陪同采访的谢文斌长期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他告诉我们,没有信息化,一切不可想象,有了信息化,世界就在眼前。如今,湘西自治州全州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917个教学点完成了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龙山县、古丈县、吉首市、保靖县、花垣县、泸溪县及州直学校完成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永顺县、凤凰县已完成挂网招标工作。各县(市)均完成专任教师空间注册开通工作,部分县(市)的部分初中学生的空间也已开通使用。州、县(市)两级互联互通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完成招标并进入建设阶段。

花垣县教体局电教仪器站站长吴金珍说,一开始,大家对建成一个什么样的模式都没有底,于是就组织部分学校懂電脑、技术好的教师,连同仪器站的工作人员,从零开始学习做班班通方案。两个月的时间里,查参数、查数据、查配置,红外投影、触摸一体、电磁感应做了几个方案,还把老师请来试用,反复对比,真个是眼睛看花了,脑袋想晕了,最后选择了红外模式。“吴光武副站长已经58岁了,身体不好,他在招标会上就不行了。活动一结束,马上被送往州人民医院做手术。”吴金珍眼里闪烁着泪花。

城乡教育信息化,关键还在应用。

在古丈县第一完小,副校长张波涛介绍说,每当开全校性的家长会,学校就会启用录播室,使用直播平台,33个班通过视频直播,效果非常好。还有,新运动场开放时,孩子们出于好奇到处爬,这既可能损坏设施又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学校利用信息化技术,把个别孩子的危险举动录像、拍照,制成课件在周五下午放映,所有学生直观看到了,不雅行为第二周就越来越少了。

在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小,边城镇中心小学校长易尧也告诉记者,磨老村小安装了监控系统和广播系统,孩子们在操场和校园各处的情况“一目了然”,一旦发现问题,广播系统配套及时督查和通报。“这极大地促进了安全管理,也大大提升了养成教育的效果,孩子们开始注重自己的行为,乱丢东西、打打闹闹的现象少多了。”

“信息化让学校各项工作得心应手。我们依靠网络建立了行政群、班主任群、首席教师群等微信群、QQ群,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同样,我们还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在花垣县民族中学,校长唐冰军高兴地说。

龙山县在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建成了县域优质课堂专递系统,实现由城区思源学校优质课堂向猛必、他砂等全县73所学校的每间教室同步专递,形成“万人同上一堂课”的精彩场面。他们建成了由龙山县第五小学向师资薄弱的苗市学校和大安小学互动的网络联校,学生参与城区优质课堂的问答等教学活动。农村学校通过“同步专递课堂”,全学期同步参与城区学校的教学活动,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在较大范围内发挥了很好的辐射作用。

“我们电教仪器站与基教股、教科所联合打造高效课堂,重点做了一师一优课,还被省里评为优秀单位。现在又在做一个省试点项目‘在县域内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还准备做一个‘校长、主管业务副校长信息技术领导力的相关培训,以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花垣县教体局电教仪器站站长吴金珍介绍说。

城乡教育信息化工程为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早在2014年12月,凤凰县箭道坪小学与吉信完小和阿拉完小结对,开展“1+N”网络共享课堂教学。今年3月,箭道坪小学黄斯琳老师为吉信完小一年级二班的学生带来了精彩的网络共享课堂———《与白云做游戏》。课后,吉信完小随堂的助教老师龙秀花感慨道:“黄老师的美术课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启迪,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课标精神。”正如箭道坪学校校长石金先所说,“我们的‘1+N网络共享课堂不仅为偏远地区的学生送去优质的课堂,更为结对学校的老师提供优秀课堂示范。”

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立正、稍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腿法是旋风踢……”随着体育老师易苗的口令,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这是凤凰县吉信完小的体育课堂。

吉信完小之前没有专门的体育老师,体育课基本处于“放羊”状态,只能由校长田景祥带着同学们跑步、做操。去年,凤凰县引进了一批特岗教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跆拳道专业毕业的易苗来到吉信完小,从此,吉信完小体育课的沉闷局面被打破。同时,跆拳道也成为了吉信完小少年宫活动项目。

据了解,“四大工程”实施以来,湘西自治州每年招聘不少于200名特岗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教师400名,引进免费部属师范生50名。另外,湘西自治州还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推行县域内教师打破校籍、合理流动,推动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老百姓“身边的好老师”不断涌现。

教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培训。湘西自治州教师培训一改过去的“教师培训教师掏钱”为“教师培训政府买单”,教师不仅能免费学习,还享受免费食宿待遇,对培训合格、成绩优秀者实行以奖代补。“培训就是福利”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深入人心。

2012年起,吉首市开启“金色种子”高端培训项目。2012年4月16日至27日,60名老师作为“金色种子”走出湘西,进入苏州大学培训深造。为期两周的培训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2012年11月26日至27日,吉首市教育局在吉首市第二小学举行了“金色种子”培训学员汇报展示活动。“金色种子”项目为吉首市培养了一批种子教师,2014年10月,吉首市组建的8个“名师工作室”中的8位导师有4位是“金色种子”成员。这种升级版的培养机制真正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名优教师的自我提升搭建了开阔的发展空间。

师徒结对、团队作战是湘西自治州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法宝。早在2011年,吉首市第八小学就推行“自主学习、对子互学、小组促学、师生释疑”的“四步促学”教改模式。2015年,青年教师熊柳来到吉首市第八小学,第一次接触“四步促学”法的她有些手足无措,好在学校安排湘西自治州语文学科带头人向凡宇与她师徒结对。同时,定期开展单双周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她迅速熟悉了教改模式。2016年3月8日,熊柳的习作讲评课在初赛中脱颖而出,一周后代表学校参加吉首市青年教师习作教学比赛。“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我从未上过习作讲评课,一开始无法下手。幸亏姚秀芝校长和学校全体语文老师一起讨论,帮助我形成大体思路。”经过一遍遍磨课、研课,熊柳最终获得了吉首市青年教师习作教学比赛二等奖。

大量的兴趣班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但是科任老师往往分身乏术、学艺不精。奇怪的是,开设了39个课外艺术兴趣小组的泸溪思源实验学校,却没有遇到师资难题。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诀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校长杨志祥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主要从两个途径扩充课外艺术兴趣小组的师资,一是挖掘本校老师潜能,发掘与培养一专多能的老师,如今已有62名科任教师成为兴趣小组老师;二是面向社会招聘,现在学校聘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专业民族器乐专家、艺人共19人。”想成为泸溪思源实验学校兴趣小组的外聘老师可要“过五关,斩六将”。如一次围棋老师的选拔,就设置了三道关卡,在数十名竞争者中,棋技精湛的前泸溪县第五中学校长金光达脱颖而出。“除了这些,最重要的是学校老师追求自我成长。”谈到这,杨志祥满是欣慰。他说,学校聘请踏虎凿花“非遗”传承人杨桂军教授孩子们踏虎凿花,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向海静也跟着学起来了,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干脆拜杨桂军为师。如今,经过一年的钻研,向海静也成为了踏虎凿花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更令人欣慰的是,现在,美术教师邓莉也拜向海静为师。这种校内技艺传承的方式为课外艺术兴趣小组源源不断地培养老师,解决了艺术特长培养师资缺乏的难题。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问题一直是农村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周立强老师2014年秋季调入凤凰县第四中学任教,只能和陈武坤老师寄居在一间放杂物的教室,还有的老师甚至只能住在楼梯间。2015年春季,凤凰县第四中学公租房竣工,为老师提供了30套公租房,老师每月只需交纳55元租金即可入住。周立强感慨万分,“如今,不仅能在学校住得起、住得好,还能与家人住在一起,我感到很幸福。”2015年至2017年,湘西自治州加快教师周转房、公租房建设,3年新建教职工宿舍6000套,基本解决了农村教师住房问题。

随着政策的倾斜,教师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据了解,自“四大工程”实施以来,中小学教师地方特殊津贴已列入财政预算,特级教师津贴提高至每人每月1000元,州级学科带头人特殊津贴增加到每人每月500元,县级学科带头人特殊津贴标准适当提高。在全面执行并逐步提高现有农村教师人才津贴的基础上,所有县(市)将偏远学校教师津贴标准提高到每月1200元。

如今,湘西自治州老师安心从教、幸福从教成为了现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