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是点燃和唤醒

时间:2024-06-03

黄佑生

教育永远是“变”与“不变”的结晶体。教育变了,“变”的是内容和形式;教育没有变,“不变”的是本质和规律。在这个大变革时代,我们要对教育的“不变”保持定力。教育要返璞归真、回归常识、回到本质。

什么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会给予不同的回答。好的教育是奠基,为学生终身发展与人生幸福奠基;好的教育是助力,为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和人生出彩助力。奠什么基?助什么力?那便是:点燃每一个孩子向上、向善、向美和求真的火把,唤醒每一个孩子生命的潜能,激励每一个孩子抬起头走路。

点燃每一个孩子向上、向善、向美和求真的火把

周国平认为:在人身上,神性和兽性彼此纠结、混合、战斗、消长,好像发生了化学反应一样,这样产生的结果,我们称之为人性。人性中有兽性(也称动物性),人如其他动物一样有基本生存需要,有惰性、趋利避害、善与恶的两面性等特点;有神性,如上进、合作、探索、良知、为善去恶等。人的发展,既可以是动物性向神性的發展,也可以是从神性向动物性的变化。教育的作用是引领人克服动物性中的弱点,点燃神性,让神性的力量照亮人生。传统儒家人性学说认为“人皆可以成尧舜”,只要“内养外化,皆可成善”,这正是对教育在人从动物性向神性过渡中的作用的肯定。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两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基础和方向。教育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意味着教育该点燃一个什么样的火把。不同的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性,其火把的大小和内容可能不同,但都应有最基本的“燃料”:向上、向善、向美和求真。

向上,他会永葆进取心,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博学反思,不断实践创新,坚持终身学习。向善,他会萌发善的种子,追求与人为善,种善缘、结善果。向美,他能体会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生命之美、和谐之美、世界之美,他会珍惜、维护和创造美,从而提升生活的品位和生命的质量。求真,他会尊重事实,追求真理,探索规律,集爱、智慧、理性于一身。一个向上、向善、向美和求真的人,肯定是能悦纳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人,肯定是能对社会有益、为社会做点贡献的合格公民,也是一个能创造幸福生活并能给他人、社会带来幸福的人。

唤醒每一个孩子的潜能

智能手机的功能强大,而我只用了它的很少一部分,许多功能均未被利用,原因在于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我不要这么多的功能,同时我不知道有些功能怎么利用,导致有些功能闲置。很多人的生命潜能就如智能手机一样,或因人生需求不一样,或因未被充分挖掘,导致有太多潜能未被发现和运用。由于教育的不当、环境的逼迫或自身的惰性,很多人一生中只有极少部分潜能得以释放。所有的教育,都是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发现自己的潜能,然后提供相应的条件,助力他们潜能的爆发,实现最充分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杰作,都是独特的、唯一的。这种独特性和唯一性,不仅对于学生的家庭和自己而言,更是对于其发展基础和潜能而言。就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校园里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不管是外貌、性格还是潜能。就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而言,本无所谓短长,短长是挖掘的结果,挖掘得好便成了长处,挖掘不好就成了短处。当学生潜能得到唤醒和挖掘后,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宝库,潜能和创造力都是无限的。分数有高低,能力有强弱,进步有大小,但每个学生都有某种潜能存在,这便是教育的重要基础。

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可能性,我们不能祈求所有的学生都朝着一个方向、按照同一种方式去发展。学生的多种发展可能性源于学生的多种潜能,对学生潜能挖掘得越充分,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就越大。教育,不是让优秀成为优秀,而是挖掘学生潜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那个自己。现实生活中,部分学校片面注重文化成绩和考试分数,实际上是对学生潜能的吞噬,扼杀了学生的多种发展可能性。

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孩子是一粒种子,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教育能做的一点事,就是唤醒这粒种子的内在力量,创造条件让这些力量逐渐释放出来,让这粒种子生根发芽,不断优于过去的自己,实现生命的价值。

激励每一个孩子抬起头走路

曾有一个高三教师与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去年高考分数公布后,一个高考总分只有220分的学生兴高采烈地打电话给他,并邀请全体科任教师吃饭。三年的高中生活,这个学生一直排名末位,但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歧视、挖苦、讽刺过他,他感激老师一辈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园里抬起头来走路。”不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落后的学生;不管是乖巧的学生,还是顽皮的学生;不管是家庭富有的学生,还是家庭贫困的学生,都自信地走在校园里,那该是多么和谐、动人、活力的生命场景啊!

自信来自于尊重、欣赏和包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如果只有一种树或只有一种草,那将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多样性才有丰富性。一所校园,如果学生全部都是成绩优秀、听话乖巧的学生,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十个指头都不可能一样长,校园里有这么多学生,怎么会完全一样呢?我们要敬畏、尊重、欣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挑剔学生的出身、相貌、性格和天资,包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真心爱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学生才可能挺起胸膛走路。

经常有一线教师和我谈一些困惑:原来有些好学生,后来并没有如老师所愿变得有出息;原来有些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学生竟做出不俗的事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我认为:人是一个发展变化体,他的过去不等于现在。只要他往前走,只要不停下来,或快或慢,他总会有走到目的地那一天。我们无法预测孩子的未来发展,只能为每一个孩子的美好未来做好铺垫,而这种铺垫最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孩子相信自己,有勇气面对现实,有信心面对未来。当我们期许每个学生都有出息的时候,他们都会信心十足、能量满满。

教育没有彩排,也不可重来。作为教师,要有使命感、敬畏心和大爱情怀。常怀使命感,那便是为学生种福、为民族国家种福、为自己种福的使命。常怀敬畏心,便是对教育职业神圣的敬畏,对学生的唯一性、不可逆性及发展性的敬畏。常怀大爱情怀,便是用父母心面对每一个学生,用良心面对每一个学生,静待每一个学生的花开。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