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周芳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8-161-01
0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的能力
人人都知道思考对人生的重要性,可是在部分人看来语文只需要读只需要背只需要理解就行了,他们忘了语文学习同样需要思考。
(一)注重思考习惯的培养
最近把学生拉去录播室上了两次课,一次是鲁迅的《祝福》,一次是加来道雄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这两次上课,学生都只带了语文教材和笔。当初备课时我认为对文章内容的梳通是很简单的,用的时间应该不会很多,结果两次课上下来,这个部分整整占去了课堂一半的时间。
同样是上《祝福》,面对的是一群基础相对薄弱的平行班的学生,那是在教室上的,学生身边除了教材还有《学法大视野》。那天,我刚用幻灯片把问题“请概括小说的情节”播放出来,立马就有学生将答案说了出来,一篇文章情节分析下来不超过五分钟。是学生不同,所以造成的效果不同吗?可是拉到录播室的学生还是整体基础好点的示范班的学生啊!原来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学生手中所掌握的资料——录播室的学生只带有语文教材,所以对与幻灯片所播放的问题需要他们自己去思考;而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他们手中除了教材还有有了现成课文分析的《学法大视野》,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把资料打开,立马就会有现成的答案,他们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去思考。所以,当没有了手中的资料,学生立刻就显出了他们的短板。还记得大学时教学法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你能利用教参,学生也能,关键的是你要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答案。现在想来,老师当时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养成一个勤于思考的习惯吧!
(二)少一些“高大上”的灌输,多一些实际的感悟
也是在上《祝福》,那堂课的目标是——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当我刚把教学目标打出来时,一个学生立马就告诉我:“老师,我知道‘麻木不仁”“老师我还知道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怒其不幸哀其不争”。听到这个学生的话,我有点难受,我想到了我所改的那些语文试卷:一看到情节的作用就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一看到标题的作用就是“设置悬念”,一看到环境描写的作用就是“渲染气氛”。他们对文章缺乏最真实的感受,他们就只知道背。他们深记老师说过的话“鲁迅用他手中的匕首为当时麻木不仁的中国人做了一个解剖””鲁迅对他们怒其不幸,哀其不争”“情节的作用经常有……”这让我想起一个成语“鹦鹉学舌”。我们的学生本应该是最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可是,现在他们却缺乏了最直接的思考和感悟。我不由得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我带领他们一起总结这些作用的时候,在我要求他们去记忆这些作用的时候,我有没有重点去提醒他们思考去感悟?
二、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
虽然说阅读要考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可也离不开一些基本的方法,比方说在教授“把握文章的內容”时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抓住写作对象、抓住描写场面等方法来实现。
那天讲的是人教版必修三的第四单元中的《动物的游戏之谜》。开始,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归纳文章的内容。学生花了十分钟的时间,还是分析不出来,这时,我做了个示范——分析前面四段。前面三段抓住写作对象:叶猴、北极渡鸦、露脊鲸,第四段抓住一个关键句:第一句“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从而得出了前四段的内容——主要是在写—动物游戏的现象。在我的示范之下,学生通过抓关键句很快就将文章的剩余部分的内容总结出来了,时间不超过3分钟。
三、多了解学生
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和我们虽然不是战争的敌对方,可是了解学生,对我们的教学同样重要。了解学生可以便于我们“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近听了一次公开课,授课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是“复习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在授课时,教师边讲解知识点边例举相关的文章来印证,可是因为教材改版,许多我们曾经读过的文章学生并没有读过,因此教师在举例时时不时要修改例子,原本一节课能讲完的内容变成了两节课的内容。由此可见,多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已有学识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多么重要。
新高考的来临,阅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阅读教学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分量也越来越重,如何提高我教学的效率,我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