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合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4-06-03

邓永胜

【摘要】 本文通过对合作学习的意义与优势、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现状以及合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等几方面的论述,把合作学习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过程,探讨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合作学习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5-163-02

0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学习方式被广泛地寄予了厚望,在实践中也得以广泛应用。就合作学习方式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结合,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者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需要我们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求解决的途径,有效地把合作学习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与意义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参与,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对于一些问题和任务,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和协作互助,最终获得最大化的学习成果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其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分享资源,积极交流思想,共同承担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

(二)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课本教材较为枯燥乏味,一心只想动手操作。而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可以有效的营造出共同探讨学习的气氛,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进行讨论、询问以及解答。在此过程中,不仅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以及解答的思路组织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对于学生融入班级中,增添集体荣誉感都有着较好的助力。

由于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不一,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又不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情况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解决。通过了解学生掌握的基础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每一个小组中有着基础梯度的学生。让小组中基础好有兴趣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内容而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够得到同学的及时有效的帮辅,使得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都得以提高。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现状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有其明显的优势,但實践中却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过多关注合作的外在形式,认为只要是运用了合作学习方式就能够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就是好课,出现了凡课必“合作”的现象,使合作学习泛化、形式化,缺乏实效。合作学习确有其优势,但并不是仅凭教师主观臆断,觉得什么时候、什么内容的学习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就强行地将学生组织成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也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如果合作学习是教师单方面提出来的,仅仅体现教师的主观愿望那么,学生是不会主动配合来实现合作目标的。

而造成这样的现象,直接原因在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本质特点认识不深刻,没能把握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因为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和愿望的时候,才会出现推动自己去学习的心理力量,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方式是因为它可以发扬教学的民主精神,能够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共同完成任务中形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的兴趣、意识、习惯与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合作不应是一个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不能主观臆断强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恰当把握和创设合作学习的时机。

三、合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选择合适的课题

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合的课题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去,避免凡课必“合作”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把列出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在设计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时,要积极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充分挖掘网络和多媒体的潜力,设计出符合学生口味、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一致的活动来。

(二)科学合理分组

选择了合适的课题后,在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也是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过程。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性格特点等能够充分的互补,并确保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因此,在课程开展前,教师可以通过测验的形式或是填写调查卷以及走访学生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再根据调查得到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在进行分组之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时的组织一些小组比赛,例如,集体打字速度赛,PPT最佳小组赛以及excel数据处理赛等。通过设置一些小奖品或是小惩罚,不断地创造各小组的合作学习的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集体荣誉感中逐渐加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高效。

(三)对小组进行有效的监控

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及时对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巡视,关心鼓励各个成员,适度利用小组之间不服输的心态,形成一定的良性竞争氛围,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保持学习兴趣,从中不断发现新东西。

(四)构建网络平台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合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地发挥网络的作用。在实践运用中,教师可以利用移动网络信息技术,设置不同的交流平台,例如,学校的论坛版块、微信群、QQ群等,通过远程协助等技术来作为实践的辅助活动。不同的小组可以组建不同的交流群,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技术的实践,有利于不断的加强学生实践。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掌握知识,在不断的操作中熟悉信息技术知识。通过平台的交流,还能够在第一时间实现同一小组中的学生新技能以及新信息的分享,有利于激发学生努力,迎头赶上。

(五)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评价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对本次课程中活动的完成情况的一个总结,积累有效的经验,对以后开展合作学习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利用合作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打破以往仅仅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定性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具有极强的局限性,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因此,为有效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综合素养,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能力、团结他人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学习进步程度等进行综合的评价。在组织考试时不能在局限于单人的考试形式,可以适当开展小组测评,并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来确保学生的每一处亮点都没有被埋没。客观而全面的评价才能够有效的鼓励学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学生变得自信,逐渐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评价时不仅要看最终小组的成果及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看和其他成员是否协作愉快,是否愿意帮助别人,是否与他人合作交流完成任务,以及对于小组的任务能否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和想法等,还要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阶段性评价和多次评价等等。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探索更深层的知识内容。信息技术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所教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灵活地运用合作学习,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陈莎莎,冯学金.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J].广西教育,2002(22):28-29.

[2]陈禄伟.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分组教学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7(4):99-99.

[3]胡永胜.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协作式教学模式初探[J].成功:教育版,2013(8):251-251.

[4]翁树深,翁雅婷.协作学习模式探讨——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2):97-100.

[5]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左昌伦.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J].荆楚学刊,2003(2):41-4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