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梁莲静
【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对教学工作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仅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而且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趣、语、导、动、练”的训练,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7-048-01
0
一、“趣”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认识的需要。在数学课堂中,如果能使学生对知识面感到有趣味性,就会形成新鲜感,萌发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努力去掌握。在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具有趣味性,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得到充分发的发挥。比如:在教学新教材第一册《认识钟表》时,我先让学生猜谜语:“一座房子造得妙,两个顽童来赛跑,十二兄弟当裁判,胜负至今未知晓。”(打一日常用品)这样不但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兴趣,还非常自然地让学生回忆起时钟的一些知识,从而使学生在趣中学习、思考、求知,唤起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自然好。
二、“语”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评议是人们交际的直接手段,言为心声。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有多表现的机会、多提出问题、多解决问题,即使学生说错了,也应正面引导、给予鼓励。如在教学《列综合算式题》时,先出示算式:32+(45÷5)让学生思考后,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回答,一会儿全班同学争相发言。然后再出示“列综合式计算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同学们都很快解答。通过这样反复、比较的训练,学生对“列综合式计算题”的内容得到牢固掌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三、“导”就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一般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指导得法,学生就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运用得灵活,学生的能力也将得到全面发展。反之,适得其反。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精心设“导”。例如:《在教学连减》时,先在屏幕上出示8只小鸟的动态画面,并让学生数数小鸟的只数。接着屏幕上演示离去2只小鸟的过程,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再演示离去3只小鸟的过程。提出如下问题:①一共有多少只小鸟?②先飞走几只小鸟?③然后又飞走几只小鸟?④要算出还剩几只小鸟?怎么办?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使学生很快地掌握连减的意义,以及计算顺序和方法。
四、“动”就是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动手操作,多动口评议,善于动脑思考,这所谓的“三动”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有着密切联系的。实践和操作伴随着思维的想象,人们往往把“心灵”、“手巧”连在一起。议论是语言的交流,是思维的一种表现,语言的表达是实践和思维的升华。这一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表达认识→联系发展→内化的过程。比如:在教学《年、月、日》内容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年历,并提出相关要求:⑴结合实际2002年的年歷制作2003年的年历;⑵看谁能把年历制作得非常美观、大方。通过这样的“动”,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智力得到发展。
五、“练”就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练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练习,做到“精练”“巧练”,在练中达到巩固,达到提高,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时,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解答应用题:“一本书有295页,每页按规定24个字计算,这本书一共有多少个字?”然后要求学生把这道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用计算器计算。这样不仅加强学生运用计算器的正确性和熟练性,而且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如:在教学应用题:“两个小学生滚铁环,当甲铁环旋转50周的时候,乙在同样的距离旋转了却40周,如果乙铁环的周长比甲铁环长存0.44米,求这段距离。先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提出这道题有几种解法?是否可运用“归一法、倍比法、分数除法、比例法或求最小公倍数等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就提供了“一题多解”训练,以此达到“精练”、“巧练”,在练中得到巩固与提高。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能力发展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多方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学生的智力、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就能获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