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蓝天宋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本文通过与看图、思考、说话、表演、作画、写话、课堂内外相结合。阐明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充分说明了多读的好处。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一味强调学生要多读,而不注重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不注意让学生明白读书形成的多样化,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讀书习惯,就算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会使阅读教学质量事倍功半。所以,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使学生感受快乐的过程。正值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为使小学生都能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增强阅读的动力,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能力。下面通过归纳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整合了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到的七个结合。
一、阅读与看图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小学生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跃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都包含着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教学《重阳节的传说》一文时,引导学生仔细地看书中的两幅插图,看后说说画面的内容。由于这些插图就是课文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的,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句子都大有好处。
二、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阅读文章必须坚持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注重思维训练这个核心,明确“问”是为了引“思”,“思”又能够导读。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阅读。教学《重阳节的传说》时,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描写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的句子。然后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的句子,加以体会。最后让学生争论,你喜欢桓景吗?为什么?用自已的话说一说想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阅读与说话相结合
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读说结合关键是要做到读与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阅读为说话提供了话题,提供了材料,说话可以促进阅读理解。“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码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相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在组织学生说话时,引导其余学生进行评议,要说出热情、有礼貌的语气等,看谁说得好。比如教《虎门销烟》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反复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子。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和自己的感受,说说对“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这个句子的理解。如此种种,显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阅读与表演相结合
大家都知道,儿童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小学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易于表演,用表演的形式有利于我们把课堂设计得生动、活泼、多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教学《快乐王子》时,利用剧本语言优美、感情充沛的特点,引导学生读剧本、演话剧,以此来激发学生研读剧本的兴趣。学生们在演好话剧的任务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课文,自觉地积累并内化优美规范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把剧本内容表演得淋漓尽致,并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五、阅读与作画相结合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张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小学生尤宜采用此法。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教学《蒲公英的梦》一文时,让学生通过多读了解“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蒲公英为什公会做这样的梦?”还让学生动笔画一画蒲公英的梦。学生们画了一幅又一幅,画出了蒲公英的愿望,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纷纷表示要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好我们的家园。阅读与作画相结合,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阅读与写话相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好基础。无论是哪个年级,都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中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为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重阳节的传说》一课,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写话训练:(1)每天,天不亮,桓景就——,(2)每晚,夜已深,桓景还——。通过朗读与写话的训练,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桓景拜师学艺的成果来之不易,他为民除害的决心很大。这样做,让学生们准确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知道了要学习桓景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七、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其意义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注意做好六方面工作(1)结合课内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落实学生的阅读量。(4)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5)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6)课内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通过指导、推荐、各种的活动的开展,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让读书伴随学生成长,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涉及的问题广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写、思、画等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这样,经过长期训练,让听能心领神会,说能条理清楚,读能明白大意,写能表情达意。当然阅读教学的结合点不仅仅就这几方面,还应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有心、有意、有机就会.有法,其最终就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