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谷小曼
城市与人
邓世昌
他是我国最早一批海军军官之一,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吴亦凡
他在高人气的围绕下仍保持谦逊低调的工作态度,自带“暖场”技能却能抛开偶像架子,“眼里有人,心中有戏”。
樊振东
他年轻、努力、有实力、有潜力。性格沉稳,年少成名。被刘国梁誉为继马龙张继科之后的国乒核心成员之一。
小时我不爱她,嫌弃她像一煲最普通的热汤,不甜不成也不冰爽刺激,浑黄的液体比不上任何一种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少时我也不爱她,嫌弃她像一煲最平庸的热汤,一碗下去,让人在温暖中忘却了斗志,怎么看也不像是年轻人应该待的地方。
如今回望她,我想念她就像想念一煲老火慢炖的靓汤:她包容并蓄,貌不惊人却含纳了各种食材的营养;她与时俱进,就像每种天气都有适合饮用的汤品。更重要的是,她用温柔治愈喧嚣中的每一份孤独,饱腹更暖心。
我爱广州。
食在广州
广州,最为人熟知的标签也许就是“食在广州”。的确,论食材做法之讲究、饭馆食肆之繁荣、饮食文化之兴盛,恐怕没有几个城市能有实力与广州一争高下。有名的老店固然值得一试——陶陶居、莲香楼、唐苑的早茶,珍珍的牛三星汤,满记的艇仔粥,順记冰室的甜品……新开的大店小铺也总有惊喜。在广州,不怕找不到好吃的,怕只怕胃太小,怕只怕嘴太慢。
从前在广州上大学的时候,周末闲暇时我常到市中心那些历史悠久、环境破烂的老店解解馋,每次都感叹:人为什么不能像牛那样长四个胃呢?看着吃不下去的美食实在遗憾又着急。着急归着急,等回到学校,看到校园内外物美价廉的餐馆,顿时就把那份遗憾忘在了脑后。广州的美食,永远不只存在于某一个区域,也不只存在于某一个价位上。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在你力所能及的价位上,总有享不尽的美食在静静地等着你。
在粤语中,“工作”也叫“扭食”,意为“找吃的”。来此“扭食”的高官富贾、贫民劳工往来不断,无论是来自东南西北的胃,还是喜欢酸甜咸辣的嘴,包容的广州用一粥一饭温柔地照顾每一个来此“揾食”的人。
这,也许就是饮食文化深入城市骨髓的体现吧。
包容与开放
深入骨髓的不只是饮食文化,还有广州的包容与开放。
提到外地人对广州人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带着粤语口音的普通话吧。广州人在与外地人沟通时,哪怕普通话再差的人也会尽己所能地说普通话,努力的样子实在可爱。广州人既有“撑粤语”的决心,也有尽力说一口“广普”的包容。传统与纳新,在粤普轻松转换的广州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广州的外地人可不止说普通话的人,还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黑人和阿拉伯人。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国际贸易中心,被戏称为“第三世界的首都”,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在广州不会说粤语不要紧,会说法语或者阿拉伯语也一样吃得开”。
低调不奢华
广州虽有高远愿景,也依然脚踏实地不虚荣。
在知乎上有人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广州的奢侈品市场还比不过很多二线城市?说的是广州奢侈品店铺极少,广州人对奢侈品的欲求很低,其奢侈品市场与“一线城市”的地位似乎不相称。这个问题下的三百多篇回复里有广州本地人的观点,也有外地人对广州生活方式的观察和体会。有人说广州人对吃和玩的兴趣远远大于穿和戴,有人说广州生产的山寨奢侈品比正品质量更好、价格更低,有人说广州人习惯不露富所以不喜欢穿戴奢侈品……
鲜明南粤文化
在广州上大学的我,也曾对广州并不满意。要说历史名胜,广州虽有陈家祠、黄大仙、南粤王墓博物馆,但终究比不上北京老城区处处皆古迹。要论繁华的都市感,广州珠江新城和天河CBD似乎不如上海外滩和陆家嘴那样名声在外。要论休闲小资的去处,广州虽有沙面但小小沙面比起厦门满满的清新感还是略有差距。
渐渐地,我在广州住得久了,去过的城市也更多了,才开始体会到,广州有历史但并不厚重,所以历史化作了广州的文化底蕴、成了广州的前行之鉴,但并不会成为广州走向未来的负担与阻碍;广州有繁华的一面但并不过于忙碌,所以这座城市的普通人既有资本也有空闲来享受生活;广州有大量外来人口带来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所以这座城市里既能领略到特色鲜明的南粤文化,同时还在一点一滴中学会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相处。
回望中满是怀念
九把刀说,青春是一场大雨,即使感冒了,也盼望回头再淋它一次。而我想说,广州于我,也像是一场大雨,正好落在我大学的青春时光里,雨声轰轰烈烈,雨后气味清新,每一滴水珠都值得纪念。时光逝去,绿叶已黄,当初一起淋雨的人已散落他乡,回头望,多少个晴空万里都不如青春里的一场雨。
广州,来了,就不必离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