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悔梦归处,只恨康乐岁月太匆匆

时间:2024-06-03

欣蔚

“住在珠海,食在东校,学在南校,苦在北校”,这是中大人口口相传的箴言定律,形容中大的四个校区。南校,即中大本部,是百年前岭南大学的校址,也是晋朝诗人康乐翁谢灵运的发配之地,故又被称为康乐园。中大的康乐园、武大的珞珈山和北大的未名湖并称中国大学三大自然景观之最。

一直以来,我都是这样形容我眼中的康乐园和中大学子:夹道植榕,根深叶茂;红砖绿瓦,康乐情浓;生机葱茏,底蕴厚重;有容乃大,独立自由。

Step1 中轴线上的风景

小礼堂→孙中山纪念铜像→惺亭

康乐园的苍翠与古朴远离喧嚣。五年前我在骄阳烈日下走进南门,逸仙大道上的榕树根深叶茂,塑胶跑道旁的棕榈高耸入云,特有的红砖绿蔑式建筑,夹带着特有的气息,迎接着初出远门的我。

诸多建筑中,小礼堂尤显华丽而庄重,我们的毕业大合照通常都以小礼堂为背景。小礼堂原是一所基督教的青年会所,捐赠者为安布雷·史怀士,因此又被命名为怀士堂。怀士堂背面的草坪上矗立着孙中山先生手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前方则是一望无际的南草坪。

沿着中轴线往前走,孙中山铜像巍巍屹立在康乐园中心,这是中山大学的象征,更是中大人的骄傲。铜像前往往有大家送上的纪念花束,與中山铜像合影几乎是每一位中大学子和游客的“头等大事”。孙中山铜像是中山先生的好友梅屋庄吉先生花重金铸造,从日本远渡重洋而来。当年的四尊铜像分别赠予南京中央军官学校、广州黄埔军校旧址、中山大学以及孙中山故居。

与孙中山铜像正对处有一红柱蓝顶的八角亭,名日惺亭。亭中古钟历史悠久,自嘉庆年间留存至今,上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字样。亭子是由美国建筑师墨菲1928年设计落成。现今,惺亭已变成中大英语角所在地,晚上常常会有外教和职场人士与中大学子一同在此用英语分享交流。

Step2 马丁有梦不觉老

马丁堂→大钟楼

人类学系的系楼马丁堂,曾被推断为中国近代第一幢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孙中山1912年在这里发表《非学问无以建设》的演讲。“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几个大字是由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题词。堂前的石狮子是校庆吉祥物“中大狮”的原型,我在这里悠悠度过大学四年光阴。每次走进马丁堂,都感到莫名的庄重肃穆,心也更静了。

康乐园里的大钟楼现在是校友会、校报编辑部所在之地,不留心观察,你大概就会与大钟楼的钟擦肩而过。听闻钟上面还有一个大理石板,记录着钟的历史,在大钟楼前的长廊与阶梯上,你常常会偶遇拍摄婚纱的新人或拍摄艺术照的美女,光影之中的大钟楼见证着校园一点一滴的变化。

Step3 腹有诗书气自华

陈寅恪故居

康乐园里,还有陈寅恪先生故居和专为先生铺设的白色小径。藏书丰富、环境清幽的康乐园,也是中大学子梦想腾飞的平台。

东北区309号是陈寅恪先生故居,蔡鸿生先生在《学境》中写道:“20世纪50年代中期,康乐园里颇重师道,贺岁之风未歇,到陈府拜年者大有人在。陈府每年张贴的春联,都是寅恪先生自制、师母唐筼女士书写的。”陈寅恪先生的课堂密密麻麻全是人,不仅有慕名而来的外系、外校学生,甚至教授们也纷至沓来听先生引经据典,尊他为“教授中韵教授”。

晚年陈寅恪先生视网膜脱落,只能看到隐约的白光。学校专门将小道刷上白水泥方便先生出行,《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两部90万字的专著即是先生在此口述完成。

Step4 告别有太多不舍

“乙丑进士”牌坊→荣光堂→北门广场

回到康乐园中区,找寻中大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乙丑进士”牌坊。“乙丑进士”牌坊、惺亭和孙中山铜像是康乐园中区的亮丽风景线,牌坊掩映在绿树与紫荆花之间不易找到。

“乙丑进士”牌坊原本并非岭南大学或者中山大学的建筑,最初建于广州四牌楼忠贤坊(现解放中路)内。1947年广州市政府要拓宽该马路,欲将马路上的5座牌坊移到其他地方,当时的岭南大学便领迁了这座“乙丑进士”牌坊。牌坊原立于大钟楼西侧,“文革”期间,牌坊被毁,幸运的是大部分石构件被保存了下来。1999年由岭南大学校友会捐资70多万元重修,修复后的牌坊位于校园中轴线西侧,透过“惺亭”与图书馆相望。

你一定想不到岭南大学首位华人校长钟荣光命名的“荣光堂”现在成了校内的一家西餐厅。出了北门就可以看见北门广场上屹立的“国立中山大学”牌坊,它见证了中山大学多少潮起潮落,阴晴圆缺。拍照留念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