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情注《扶海红帆》

时间:2024-06-03

高 剑 陈苏华 尹德利 乔海波

江苏如东,古为海中沙洲,从东晋义熙七年设置如皋县至1940年建立县治,历一千五百余年,滨江临海,物阜民丰,自古就有江海福地、扶海神州的美誉;而今又因洋口港——一个前景无限的东方大港而魅力四射。如东党建工作就像一艘枕在南黄海波涛之上的大船,正昂首驶出历史,奔向未来。《扶海红帆》党建电视栏目就是大船上那迎风招展的风帆,与如东党建工作一起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应运而生红帆启航

如东县委组织部于2000年8月在如东县电视台开办了28天一期的党建电视专栏——《党建之窗》。2006年8月,《党建之窗》栏目更名为《扶海红帆》。截至目前,该栏目共播出96期。该栏目运作模式为组织部门自办,即组织部电教中心独立完成栏目的选题、协调、拍摄和制作的全过程。

党建电视栏目创办初期,整个如东的电视业也才刚刚起步,电教中心设备简陋,只有普通的家用摄像机,专职工作人员少。新建立的电教中心没有任何制片经历,节目的主题根据宣传的需要设定,解说词千篇一律,节目包装、表现手法单一。基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人力条件,那是一个先剪配音后剪画面的时代,摆拍的痕迹很重。每制一部片子的规律都是先将某某工作汇报、工作总结稍加修改就成为解说词,再根据解说词拍画面填空,为了烘托气氛,经常从头至尾都灌上充满激情的音乐。这样制成的片子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在当时,因为是新生事物依然反响强烈,县内许多单位部门为了宣传工作扩大知名度的需要,纷纷找到电教中心要求拍专题片,一时间《某某单位党建工作纪实》、《某某单位党建工作回眸》之类的片子频频出现在栏目里。由于当时电视台的频道和栏目屈指可数,上电视的机会少,所以节目开播的头几年还是有相当的收视率。在当时,全县各条战线都以上《党建之窗》为荣,一大批先进工作经验和先锋人物的事迹被拍摄播出后成为全县人民关注的焦点。在完成好规定工作的同时,偶尔作些对电视艺术的探索,期间有《众发》、《真情点亮万家灯火》等较成功的节目在省、市党建节目评比中获奖。

顺势而为扬帆远行

敢于创新,就是敢于否定过去。党建电视专栏的创办与发展,如东电教人为之付出了六年的探索与实践。六年内,《党建之窗》获得过荣誉,得到过肯定,曾一度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喜爱。但随着大众传媒的蓬勃兴起,有线电视全面普及,电视频道广泛增加,观众的选择余地增大,特别是近几年电视纪录片的兴起,《党建之窗》在一段时间内收视率跌入低谷。栏目受众面小、影响率小的问题逐步凸显。有关心栏目成长的观众打来电话,反映我们栏目内容像是单位成绩的总结。《党建之窗》呼唤新生,这成了如东电教人内心的强音。

面对栏目现状,面对观众的质疑,我们重新审视栏目,深入群众调研,发放栏目建议表,听取观众的意见;向市、县电视行业专家取经,咨询专家的意见。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内容上,观众喜欢看的是脚踏实地、平凡真实的故事;在形式上,观众喜欢有悬念、有故事、有情节的艺术性手法。我们开始重新打造栏目形象。

首先给它重新命名——《扶海红帆》。如东自古就有扶海神州的美誉,红帆象征如东党建工作乘风破浪再创新的辉煌。我们决定把栏目讲述的重点从过去对成绩的总结改变成对成绩取得的做法、过程的记录与再现,把对人物优秀品格的赞美改变成对人物真实的记述。增加栏目信息量,将栏目划分为《党建短波》(宣传党建方针)、《时代先锋》(展示先锋形象)、《实践纵横》(交流党建经验)、《热线回音》(提供工作指南)四大板块。内容的分量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多。

节目拍摄一改过去省时省力的传统的摆拍模式,基本采用跟拍的模式,用摄像机记录活生生的工作和事迹。原来完成一部专题片,只需完成解说词、配音、拍摄、剪辑、包装等几项工序,一般情况下两个星期就能完成。采用跟拍记录的手法后,往往为了一个故事情节,拍摄人员就要和主人公同吃同住数个星期。在拍摄《南黄海里红帆扬》时,我们摄制人员四次下海跟踪拍摄,与船工渔民们连续在海上共同生活一个多月。对于长期生活在陆地上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强烈的晕船反应使我们只敢一日一餐,基本都是趴在甲板上。栏目改版后的几年里,我们深入全县村基层党组织,钻大棚、进猪舍、下海船,哪里有创业致富的能人,哪里就有我们的镜头……《群雁高飞头雁领》制成了,一批批村干部昂首阔步于创业路上的风采跃动于乡村阡陌之间,引领着创业的大潮;《党旗在非公企业飘扬》制成了,一个个颇具如东特色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传播于江海平原,展示着探索的历程;《真情点亮万家灯火》制成了,一支支头戴安全帽身穿红马甲的共产党员电力抢修队伍穿梭于大街小巷,诠释着什么才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栏目编辑渐渐进入了先剪画面后剪声音的时代,即根据摄像机镜头来确定解说词内容,解说词只是对画面内容的补充,改变画面跟着解说走、声画两张皮的传统模式,注重画面语言的表现,大量采用同期声,让采访对象说出内心真实贴切的心声,不强加主观评价,加强真实性和感染力,让观众自己对真实的画面作出判断,感受其中内涵。在《心中的歌——南通市迎十七大》党建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获得银奖的专题片《吴迪富的幸福追求》讲述了一个民营企业老板是如何关爱社会、关心职工,打造和谐企业的故事。节目没有一句直接赞美主人公的“大话”,大量采用同期声和现场音的表现手法,通过环卫工人、敬老院老人、普通职工、帮扶对象的回忆讲述,再现了一幕幕感人的事迹。节目在县电视台播出以后,吴迪富的事迹在如东大地影响很大。担任如东县第一家镇级企业家协会——双甸镇企业家协会会长的吴迪富,将双甸镇的五百多家企业抱成团,以自己的言行唤起了更多民营企业老板的社会责任意识。

乘势而上铸造品牌

《扶海红帆》栏目质量的飞速发展,给如东党员电教中心提出了新要求。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坚持以高素质的人才保障电教片高质量的制作,着力加强电教工作人员的培养。为提高栏目质量积蓄后劲,我们在工作重、人手少的情况下,坚持每年分批送工作人员去中国传媒大学进修深造。因为我们坚信,做事情人是关键,不断提高电教人员的制片综合素质,是做好党建电视栏目的关键所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确保《扶海红帆》的编排质量,我们把硬件投入和配套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摄像机由原来的摄录分离的背包机升级到SONYDSR600专业级摄像机,剪辑线由线性编辑升级到大洋7600A非线性编辑系统。去年光电教设备投入就达20万元。目前,采、编、播设备全部实现了数字化。

制作电视栏目是一项既费体力又费脑力的艰苦劳动。节目周期短,党员电教中心人手少,外出采访常常是一个人肩上扛着三脚架,手上拎着摄像机,包里背着电池、话筒等设备,还要协调联系当事人。后期制作更是集电视台制作、剪辑多个工种于一身。每次节目播出前的几天,编辑室里常常是通宵达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2007年江苏省第八届党建电视栏目评比中,《扶海红帆》作为唯一入围的县级党建电视栏目,在与全省多家实力雄厚的地级市党建栏目的角逐中摘得榜眼桂冠。

天道自古酬人勤。《扶海红帆》以其新颖的版面、丰富的内容、沉稳的风格、亲和的魅力赢得了广大观众,成了精品栏目,成为如东百万党员群众的“空中课堂”,栏目收视率达95%以上。正是因为有着强烈的创新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才带来了《扶海红帆》今天的成绩,也必将推动它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