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改中地理课堂问题引导与有效教学

时间:2024-06-03

摘 要:问题引导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的一言堂,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这种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单一,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活动,师生双方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阶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全过程,师生形成一个互教互学、互动互惠的“学习共同体”,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特点优化课堂问题设计,通过设置问题阶梯形成小抓手,大大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以促进“轻松高效优质”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问题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提升;有效教学

新课改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材承载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体验来获得,学生必须有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否则课堂内容无法被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因此,问题引导是否得当到位,关系到一堂课学生是否能有效参与课堂全过程。如何使地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减轻负担,全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我依据新课改理念和地理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反复多次开展了“问题引导与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尝试,现简介如下。

一、“问题引导与有效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目的

该教法旨在把教材转化为科学的、富有启发性的和导向性的问题系统,把地理教学设计成活动过程的教学,以符合初中生认识的心理水平,扭转过去地理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倾向,把学生学习情感由抑制状况升华为激动、亢奋状态,有效地发挥和发展学生的动力系统和认识系统,使学生既想学、又爱学,既能活跃学习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问题引导与有效教学”的特点

1.使知识坡度变得平缓,学生易入门,中等生和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甜头,优等生则能超前学习,从而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面,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2.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有序性”与“活动性”。把传统教学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我学习、合作讨论、总结提升、课堂检测四个环节的有效学习过程。

三、“问题引导与有效教学”的具体实践

“问题引导与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下:

1.做好“问题引导与有效教学”的教学准备

①抓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按规定的学习程序学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②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应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鼓励,充分发挥其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表现机会。

2.“问题引导法”的教学步骤

(1)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是在教师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地理问题阶梯的基础上,系统引导学生把问题阶梯中难度较小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学边看书读图,边思考分析来解决。学生自学后一边圈点绘图,一边作答自检。教师则通过巡回指导,相机点拨来辅助完成纲要要求,整个过程始终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让“有意识记”在单位时间内发挥效益。同时这种识记又是在文字、图表、漫画等地理素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而进行的,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为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讲“长江的源流概况”时,我一边布置学生自学这部分教材,一边在黑板上迅速画出长江流域水系图板图,用彩色粉笔在重要位置标出序号,请学生依次找出序号所代表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湖泊等,在课本图中圈点标出,鼓励学生学习老师画简图并用彩笔标出重要信息。这样学生通过读文、看图、圈点、填图等过程的自学,不仅初步掌握了這部分知识,也增强了读图能力。

(2)合作讨论

这一环节是在自主学习环节的基础上,教师把精心设计的难度较大的地理问题即学生个体通过自学难以完成的问题,通过以班级、小组或同桌学生为单位,加以充分讨论得出结论来完成教学任务,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引导全班学生充分讨论,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且讨论过程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且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讲《长江》一节“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时,可画出“荆江九曲回肠”和夏季地上“悬河”示意图让学生讨论,不少学生通过读图思考进一步讨论后认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容易泛滥成灾。在讲黄河下游特征及成因后,我让学生利用“反弹琵琶”思维法思考并讨论“若黄河干流‘几字形倒过来写,那么黄河下游特征是否会改变?为什么?”这么一问,课堂气氛又立即被激活了,有人说会改变,也有人说不改变,大家各抒己见,最后一致认为:黄河干流“几”字若倒过来写,则中游未流经黄土高原区,下游特征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再如日本是初中地理学习的第一个国家,“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本节课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一国地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评价一国自然环境的优劣,为后面分国地理的学习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学好本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节的地理问题设计力求体现合作性、启发性与探究性。例如,在学习“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多媒体展示阶梯式问题。通过阅读相应的图表由浅入深层层相扣,指导学生依据问题提纲运用地理图像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巧用顺口溜、风景图片、各种地理图表、地震动漫等直观教学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获得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是学生在前面两个步骤学习的基础上,把已学的分散知识,通过寻找相互间的联系,在老师的系统引导下,用知识结构的方式表示出来,使之系统化。这样既认清了各部分知识的地位与作用,掌握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学习《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这一节时,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用以下表格总结课文,通过让学生填写,老师讲评来共同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通过上述结构图示的小结,对学生本节知识的掌握起到了总结提升的效果。巴浦洛夫曾说:“利用知识,利用已获得的诸联系,这就是归纳能力的升华。”

(4)课堂检测

学以致用,应用是检验所学新知识、理解深化新知识的自我评价手段,是考查学生是否落实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选择、填充、填图练习,运用投影媒体,投到屏幕上进行检测。课堂检测可分为笔试与口试。通过课堂检测,学生可及时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教师可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从而对症下药,及时对这部分知识加以补充与巩固。另外,学生也可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质量,减轻了课外负担。

四、教法体会

1.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卓有成效

這种教法不仅使学生学会地理知识,而且让学生会学地理知识。实践证明,学生自学能力明显提高,并促成了良好自学习惯的养成,能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

2.对提升学生课堂的有效参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法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生共创的过程,是师与生平等地参与教学的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其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合作意识,充分体现学生主动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的一种教学活动,学生能积极、主动、愉悦、高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3.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积极作用

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全过程,在精心设计问题的系统引导下,动手动脑,自我学习,通过讨论、探索、发现等方式来培养思维能力,尝到了获取新知识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还要以教育学、心理学、新课改理念为理论指导,潜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采用激励机制多维评价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使教学效益得到大大提高,从而实现“轻负担、优质量、高素质”的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周永香,中学高级教师,福建师大地理系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

编辑 郭小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