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情动人

时间:2024-06-03

宋美华

摘 要:语文教学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就如吕叔湘曾说过的“语文教学费时多而效率低”。这与语文教学中急功近利的突出现象不无关系。明明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文章,却被肢解成迎考的“字、词、句、篇”练习,寡情乏味。这也是当前学生不喜欢语文学科的原因之一,或者说是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因素。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关键词:阅读;情感教学;以情动人

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调动

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良好的情感能使人点燃智慧的火花。能够让语文阅读教学事半功倍。情感调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营造语文教育的情感氛围

要使学生乐学,就必须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气氛。那么怎么做呢:

1.热爱学生和语文教育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的爱能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我们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在学习、思想和生活上关心学生,处处想着学生。“爱”是教育工作的润滑剂,是建立师生正常关系的桥梁。教师对学生有着深厚的情,学生对老师有发自内心的爱戴。往往能因人及“科”,迸发出”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情感。

2.营造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

夸美纽斯说:“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愉快的艺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首先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情绪饱满地上课,因为教师上课时朗读的表情、激情讲述的情绪、充沛的精力,能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所选的各类文章,都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情感的表达。毛泽东《沁园春·雪》,借助描绘北国风光,缅怀评述历史英雄,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诗歌)。《从宜宾到重庆》说明的是四川境内长江流域三座城市的地理位置、风俗民情、自然景观,溢于言表的是对祖国山河悠久文明的赞美之情(说明文)《“友邦惊咒诧”论》是时事短评,驳论文,主要是通过逻辑说理揭露“友邦”的侵略本质以及“党国”政府的賣国嘴脸,鞭挞之情流于笔端等等。这些文章强烈的感情感染和教育读者。我们应透过语言文字深挖细掘其情感,使学生受感染而引起共鸣。

(三)灵活运用多种情感调动方法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性是以情动人,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应灵活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情境生情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中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趣。

(1)运用巧妙的导语切入课文,吸引学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要设计一个合理巧妙的导语,引导学生进人语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教师根据课文恰当地选择运用电教手段创设美的情境,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去思考,去领悟,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让学生在愉悦中吸取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如《春》中,作者抓住春天里特有的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进行深情的描绘。教学时,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春草图、春花图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有一个直观感受,再辅以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设置内蕴丰富的情境,令学生置身其中,必然能深切体会这春意盎然的画面,沉醉其中,感慨万端。

2.言表传情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的心灵的工具。”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在的,而教师要用“动情”的语言传达动情的事,让字字句句撞击着学生的心灵。课本中的文章大都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本身就极富感染力。如在教《荷塘月色》的第三部分时,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引导学生欣赏,并用优美语言勾勒出一个荷叶亭亭、荷花艳艳、荷香袅袅的境界,让学生置身于月光下荷塘的景色之中,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像作者那样“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从而领略到这部分文字的“景物美”“语言美”和“情操美”。

3.想象获情

生活中常有触景生情的想象。用什么手段使学生触景生情呢?是想象。因此,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同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二、进行情感调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情感调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作用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进行情感调动,但同时也应注意有关问题。

首先,应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有的课文情感的表现非常直露、突出,有的课文感情的表现很含蓄。我们应深研教材内容,准确把握其中或轻快、或悲伤、或深沉或幽默等情感基调,使之感染学生,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其次,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情感变化。中学生是所谓的“半大人”,心理发育没有完全成熟,情绪波动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随时通过他们的表情、神态等注意情感的变化,积极采取或提示、或吸引等措施,使学生的情绪稳定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使激发培养起来的感情处在最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状态,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教师“体验”的情、学生“潜伏”的情、教材“内蕴”的情不能相通,各行其是。

最后,要注意情与理的融合。古人论文,“文以明道”“观文者应披文以入情”,说明文章以“道”为本、以情为根的重要意义。它既符合阅读的规律,对阅读教学工作也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披“文”而知“道”、披文而入“情”的过程。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情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情感与理性相互促进,在情与理的融合中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唐露璐.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教学的入境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2014(19).

[2]张誉.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9).

编辑 王彦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