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廖安
摘 要:传统教学中,历史教学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被当作必考项目来对待,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历史的怠慢。为了改变這一现状,应采取“寓教于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兴趣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历史,这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对历史教学的重视不足,再加上课堂形式单一、枯燥以及永无止境的“死记硬背”导致学生逐渐产生抵触心理,这对于历史学习是不利的。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探究,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疑促思,以史为鉴并,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提高课堂效率。
一、伊始,抓住“趣点”引燃兴趣火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促使学生学习行为的推动力。初中历史教师要抓住这一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学生的兴趣为支点,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燃学生的兴趣火花,充分调动课堂氛围。
例如,在学习《原始农耕生活》一课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生活在原始社会中,需要每天不断地采集浆果、捕捉食物维持生存,你认为会有哪些不便之处?你会怎么办呢?”说着在多媒体屏幕中展示原始森林,周边野兽环绕人们衣不蔽体,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学生各抒己见,接下来教师展示一些原始部落的日常用品,有至今约6000年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有石器时代的一些磨制石器如骨铲、角铲、石球、骨鱼叉、半坡遗址出土的一些菜籽和栗以及各种生活用品,学生看到这些新奇的事物很是好奇,教师将这些原始器物与课本内容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讲到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干栏式建筑时,教师:“大家看看这个建筑,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势,分析一下为什么采用木质材料建造房屋,将房屋架高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学生:“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这里的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地势较低,因此将房屋架高一方面可以防潮通风,另一方面可在下面养牲畜,节约地方。”教师接着展示当时的畜牧业和手工业,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课本,了解原始部落的农耕生活,体会当时人类的智慧与勤劳。
二、铺垫,推出“疑点”引发探究欲望
疑问是引发思维的最佳推动力,是提高学生探究欲的最佳途径。初中历史教师要在课堂中巧设疑问,引发学生的思维运转,并通过适当引导和激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究中,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盛唐气象》一课时,教师首先了解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唐朝与土蕃交往的史实以及盛唐的荣景和艺术文化等,由此教师在课堂一开始便列举几位唐代诗人的诗句,让学生对号入座并且简单地阐述一下通过唐诗对唐朝那个年代的看法和想象,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后,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盛唐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的最重要成就?2.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3.为什么唐朝有“盛世”之称?如何体现盛世?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锻炼了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同时保持正确的思路和清晰的思维,再接着教师让学生与小组成员一起合作,讨论如下问题:1.了解唐朝周边有哪些民族?它与这些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2.唐朝“合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出现的?3.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学生根据课本知识以及教师提供的一些拓展知识,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最终形成答案。
三、引思,运用“史实”深化历史认知
真实震撼的历史事件,更容易打动学生,直击学生的内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借助相关的史实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深化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先带领学生观看几幅图片,这些图片都是真实的老照片,其中一张最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清朝年间的人半卧在榻上,骨瘦嶙峋但衣着华丽,房内的装饰也体现出主人的身份显赫,只见这个人手握烟杆,神色迷醉的吞云吐雾,这时教师说:“大家知道他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吗?”学生:“鸦片”教师:“你们知道鸦片是什么吗?它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此番行动对中国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影响?是谁顽强抵制鸦片?鸦片战争真的是林则徐引起的吗?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动机和目的?……”随后教师让学生自行翻阅课本并找到答案,之后,为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利用多媒体播放鸦片战争的电影片段或纪录片,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鸦片战争给当时的中国社会一记重击,同时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一点说明了什么?请学生思考现如今的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警惕?现在的手机和当时的鸦片有什么类似之处?(展示一张玩手机和吸鸦片的对比图)引发学生的深思。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潜心研究教学方式,利用创新思维设计艺术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课堂氛围,改变传统历史课堂的尴尬气氛,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和探究性。
参考文献:
[1]孟建平.浅议如何让初中历史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28-131.
[2]韩春海.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44.
编辑 刘瑞彬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