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时间:2024-06-03

陆健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革新,语文学科在教育界中的地位日趋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不再只是传统的传授课本知识,而是越来越注重培养初中生的优良品德和素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关注学生思想观念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是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将人文教育完美地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只有通过人文教育,促进初中生文化修养和品性操守的提升,才能真正落实好初中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人文教育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师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课文讲解,只要求学生掌握与考点有关的知识,过多地关注学生在应试教育中语文成绩的提高,而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養和思想道德的建设。这导致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普通知识,没有主动对语文学科中蕴含的人文教育进行分析探究。随着新时期教育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进步,这种枯燥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需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初中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和道德意识的培养,从而促使初中生立足于语文知识基础,加强对自身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引导学生和课文情感相共鸣

在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下,学生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但是现在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不高,认为人文教育对于语文教学和学生的提升而言是没有意义的,抑制了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表现,忽视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其中的人文魅力,严重影响了初中生优良素质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人文教育,让学生在文化传统的熏陶下进行语文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

人文教育的开展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自身的教学理念中注入人文思想,并且将人文精神渗透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对语文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语文不应该只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发挥它的主要作用,促进对学生文化情感和思想素质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发挥其课堂的主导作用,通过创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领悟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深入挖掘文章蕴含的人文精神,感悟其中蕴含的文化情感,激发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思考,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促进人文精神在课堂情感教学中的渗透。

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呈现图文并茂的课件,用春天的图片和影像吸引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分组合作,制定学习任务,对课文自主进行有感情的分段朗读,使他们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认知,奠定情感的基础。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作者通过对春景特点的把握,给读者展现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通过这五幅春景图,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生生不息的景象,留给读者无尽想象的空间。教师再鼓励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对文章词句的品读,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构造出的美感,领会作者赞美春天带来的生机和希望,挖掘出作者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初中生在学习《春》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感悟文章蕴含的人文思想,与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作者所想表达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培养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从根本上将人文精神落实到语文教学中。

二、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家庭观念、成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个性上的多元差异性。有些学生天赋较高,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而有些学生却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知识上的缺失。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发现每个学生具备的不同特点,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但是,有些教师的人文意识不强,只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而不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导致学生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实现真正的提高。这种情况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感悟到人文教育带来的人文思想,促进思想道德观念的提升。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实践,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成果,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一定的评价,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发挥自身个性特点的同时,能够发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推动多维度思考能力的形成。这对学生提升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初中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有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传播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说明文《中国石拱桥》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合作讨论,对课文内容初步进行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发展的脉络,分析其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自主思考和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布置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如对于阅读鉴赏能力较弱的小组,教师可以设置较简单的学习目标,让他们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分析课文的说明对象以及对说明对象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总结概述。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小组,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对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列举分析,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然后,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发挥课堂主导者的作用,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总结,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对他们的知识漏洞进行补充巩固,同时对他们进步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对文章中蕴含的人文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通过品读课文语言,感悟到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的无限赞美。这能帮助学生强化对《中国石拱桥》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