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丁斌
摘 要:生命是人参与所有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生命,一切也就失去了其价值与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思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在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的基础上,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新课程标准要求,提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必然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任务、特性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都直接提到了生命教育。并且,初中时期正好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是教师应重点开展的工作之一。由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尽管遇到问题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为人生阅历不足,所以考虑问题具有片面性。再加上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和逆反心理是同步觉醒的,他们通常更为在意自身的感受和对事物的理解,由于不能深入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遇事可能采用轻视生命的极端做法。所以,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加强初中生生命教育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
初中时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极为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将从人类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及初中生成长要求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必然性。
1.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需求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沉淀了诸多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经验,不管是从我国传统文化观念方面来分析,还是从现代教育教学任务与要求来分析,都渗透了许多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内容与教学经验,正如哲学家牟宗三先生所述,从发展以来,生命教育一直贯穿于我国文化中,并且,生命教育也是我国文化教育的一大重点。另外,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也详细阐述和解说了人类生命的价值,他提到人类生命价值主要包含了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具有创造性,可以创造所有生存需要的物质;另一方面,人活着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与他人的贡献,而不是索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提到,人们需要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人类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人的自我發展、人类的全面和谐发展都建立在拥有生命的基础之上,由此可知,生命教育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2.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最容易受到其他文化、观念影响的阶段,因此这一时期也就成了正确教育与引导学生的重要阶段。国家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开展一些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清楚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从而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学会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正是抓住这一契机的表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也明确要求学生做一个具有责任感、积极健康、品德高尚的新时期初中生。由此可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3.初中生成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遇事容易冲动,情绪反应激烈,在遇到矛盾和纠纷时采取的行动有可能对自己与他人的生命造成伤害。此外,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影响下,初中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作为参考,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也有可能做出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甚至法律的事情。最后,由于部分学校的生命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即便有相关课程,也只是传授一些理论,缺乏实践指导性,因而学生中仍然存在厌学、逃课、早恋、轻生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对初中生加强生命教育,提高初中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深度,进而自觉保护自身生命、尊重他人生命,为其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关措施
虽然近些年我国大多数初级中学加大了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在具体教学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生命教育不全面、不够重视学生自身价值等,致使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教师应深入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已有的生命教育内容,并增加教材中欠缺的生命教育内容,通过这两者的结合来拓宽、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内容。
1.链接教材生命教育内容,有意识地实施生命教育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参考依据,因此,不管传输何种理念、渗透何种思想,都必须与教材相结合,以教材为抓手,进行有效链接。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中,教师也需深入研究教材,从中寻找到更多的契合点,进而开展有效的生命教育,实现学生受教育于无形的效果。
以《做更好的自己》为例,教师可以用著名演员潘长江的例子说明:潘长江个子虽然不高,但他却并没有自卑,而是说“咱本来就袖珍嘛,这有什么了不得的,记住了,浓缩的都是精华!”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应尊重自己,学着欣赏和接纳自己。之后通过讲解课本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会改进自己的不足,学会扬长避短,进一步挖掘并激发自己的潜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同时,以此为契合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在尊重、爱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爱护他人的生命。这样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就实现了自然的过渡。
2.提高教师生命教育素养,教师以身作则
教师是一个极为神圣的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真正做好生命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生命意识,教师需要从自身出发,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同时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为学生起到一个好的示范。为此:一方面,教师自身需要加强学习生命教育理论知识,意识到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结合自身阅历与理论知识,为学生创设高效生命教育课堂;另一方面,在备课、授课、设置课后作业、进行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明确初中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着眼于初中生今后的发展,设计更多高质量教案,为学生进行更具指导性的学习提供建议与指导。
以《师生之间》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歌曲來导入课文,让学生认识到教师职业的辛劳,感悟到教师的敬业,并学会理解和尊重教师。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述自己是如何与往届学生相处的,是如何关心学生的,现在与他们有怎样的联系等,给学生讲述自己尽职尽责的事情,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和付出。同时,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完成课文学习,并为学生讲述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关怀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生命体之间需要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增强了生命意识。
3.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
创设教学情境是有效加强学生生命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单一的理论教学相比,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具有较大优势,并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以《守护生命》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将歌曲《让世间充满爱》作为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乘坐公共汽车的情境,让学生来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教师的旁白,学生准确把握车上每位乘客的具体情况:有“儿童”“老人”“病人”“孕妇”。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内心对弱者的同情,主动将自己的座位让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乘客。同时,教师需要表扬在此表演环节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从而让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生命教育有效性
实际上,生命教育是一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坚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采用情境教学、问题导入、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来落实生命教育,为学生营造不一样的课堂氛围,从而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和多样化的生命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
以《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播放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努力工作的样子,再通过讲故事、小记者采访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生活中所知道的人或事,让学生感受多姿多彩的生命,感受生命的精彩,以此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认真生活的意识,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生命个体。
5.站在法律角度,培养学生生命意识
在现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许多与法律相关的内容,如《我们的人身权利》《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等教学内容,都涉及法律方面的知识,这为我们站在法律角度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提供了可能。
以《感受法律尊严》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与青少年相关的案例视频;引导学生观看《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在课堂教学中模拟法庭,让学生就一些较为简单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判决,在分析真实的法律案件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法不可违的观念,并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性与不可侵犯,从而明白应爱护和尊重每个人的生命。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意义深远,它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初中时期是青少年形成独立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教师应重视生命教育,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各种伤害,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不良诱惑,从而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彬,涂小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3):81.
[2]吕丽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30):53.
[3]印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学校,2017.
[4]陈彩虹.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路径探索:以“生命可以永恒吗”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707(29):13-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