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三境界:养身,养心,养志

时间:2024-06-03

林多洪 谢过房

摘 要: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非常形象地谈到读书的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个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用本是表现相思的诗句,巧妙地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实际上,身为教育工作者对此语应该有更深的领悟——养身、养心、养志才是新时代教育的精髓!

关键词:教育;家校;学生

做学问如此,赡养长亲也是如此。“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其中陈毅元帅的例子尤其典型。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路过家乡,去看望卧病在床的老母亲,老母亲大小便不能自理。老母亲看到儿子回来,非常高兴,正准备去打招呼,忽然想起来刚换下来的尿裤放在床边,就给服侍她的人使了眼色,把尿裤藏在了床底下。陈毅见到母亲,非常激动,拉着母亲的手嘘寒问暖。一会,他对母亲说,我来的时候,你让身边的人把什么藏在了床底下?母亲看瞒不过去,就实话实说了。陈毅一听,就慌忙说道:“娘,您卧病在床,我不能在身边伺候,心里已经说不过去了,我这回来,裤子理应我来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陈毅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该洗的脏衣服都拿出去洗了。陈毅元帅身为国家领导人,公务繁忙,但他始终不忘家中的老母亲,百忙之中抽空回家探望卧病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安慰病中的母亲。虽然所做的只是平常小事,但细微处见真情,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不言而喻。“母亲在,尚知来路!”母亲在,家就在!为人子,他的一片孝心,天下儿女理应学习,尤其身为国家领导人,无疑用行动向人们起了一个表率作用。

推而演之,培养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学校,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之地,尊老爱幼则是当今学校特别重视的教育。但家庭作为学生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显得特别重要。

作为家庭,首先要养学生的身,让学生不会为吃饭穿衣的生存问题而担忧,“仓廪足而知礼节”。为人父母应当为孩子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这与马斯洛金字塔中先满足人的最低层次的生存需要相符合;作为学校,就要让学生在学校有安全感,而不会担忧外来的侵袭,这样他(她)才会恪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才会有追求更高一层次的动力。这一点,在当今的家庭和学校都基本能够做到。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而更应该培养好学生的心,让他(她)能够心神合一地投入学习中去,而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貌合神离,这样才能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家庭,再不能只停留在让孩子吃穿不愁的简单物质基础上了,而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舒心的和谐的家庭环境;而作为学校,就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近期和远景的发展规划,为每一孩子定好可行性目标,为每一个孩子取得的任何一点成绩喝彩,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找到自我存在感。

有了安全感,又获得了存在感,我想任何一个学生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发挥。但学生以后对知识的运用就有赖于学生的品德了,也就是说,作为学校更该培养好学生的志,即养志!庄子曾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里的“浩然之气”是“善”达到极至时的“美”的光辉,它是善的内因与美的外在的完美统一。近代作家臧克家先生在《有的人》这首短诗中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前者指那些行尸走肉的人,而后者则指那些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虽死犹生的活在人民心中的人。当今的学生,我们更该培养他们的“志”,即理想。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目标引导作用,会为他们指明今后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周恩来总理小小年纪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夙愿,并为了自己的目标而足足奉献了一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此,他获得了全国人民对他的尊重,在他去世后人民自发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联合国也破例为一个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理降半旗!作为家庭,从小就该培养好学生的志,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志很大程度会受到父母亲的影响。试想,一个得过且过胸无大志的父母怎能培养出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人间大爱!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有目标才会有方向,才会为之不断地付出努力。

由此看来,作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养身、养心、养志三个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的教育,只要我们能够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孩子必将长成参天大树!我想,这也应该是当今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薇.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基础教育研究,2018(16):85,87.

[2]馬梅君.家校互动与学生孝义培养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8):41-42.

编辑 李沂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