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时间:2024-06-03

施永兵

摘 要:体育是一门以体育锻炼为主的学习科目,它在初中阶段的主要授课目的是希望能通过一定的体育学习来帮助学生劳逸结合、强身健体,使学生能够在经过体育学习之后找到更好的学习状态参与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虽然体育课程不是主要学习科目,但是它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效率来说是起到一定积极影响作用的,所以学校和教师都不能忽略学生的体育学习。初中阶段的学习较繁重,教师要如何在这紧张的学习阶段提高体育学习的效率引导学生展开高效的体育课堂学习呢?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出发,希望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来提高体育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效率;主体地位;游戏教学法;分层式教学

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自由活动期间他们会自觉地通过一些“丢沙包”“跑步比赛”等小游戏来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但是到了初中,学生不管在年龄、心智或者是做事风格上都有很大的转变,如果在这一阶段让学生自由活动,更多的学生会选择会教室学习或者是睡觉,这样便违背了体育课堂学习的宗旨。为了使初中学生能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并愿意自觉地展开体育锻炼,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其能够受益终生。

一、转变体育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因为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重等因素影响而不想上体育课,比起到操场跑步、做操,他们似乎更愿意在教室聊天、睡觉,这便使得初中学生之间盛传不良的体育学习态度,这样不仅影响了体育课堂的发展,而且学生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懒,进而越发不愿意在生活中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然而初中是学生长身体最关键的阶段,如果没有一定的体育运动训练,那么将会大大影响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发展,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通过转变自身体育教学观念、丰富体育学习内容、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地位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例如,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这一阶段是学生长个子最迅速的阶段,而打篮球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拉伸自身的筋骨,促进学生的身高发展,在这基础上教师便可以开展相应的篮球教学,通过趣味篮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除了向学生讲解一定的篮球规则、动作以及技能以外,教师还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练习时间,通过举办小组赛的形式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这样学生才不会因为传统的理论学习而丢失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相互配合和篮球竞技的过程中不断感受体育课程学习的魅力,进而使学生在课上能够快乐、积极地参与其中,在课下的话题中也能涉及体育学习,让体育锻炼逐渐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

二、有效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

体育课程学习不像其他学习科目有一定的教材内容限制和指导,大多体育课堂学习的内容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天气状态等因素合理创设学习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长大了很大,但是对于游戏的参与性却越发强烈,他们喜欢追求刺激和竞技,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学习特点为他们创设游戏课堂学习氛围,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游戏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以游戏展开的课堂学习项目,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渗透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展开体育锻炼,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实施分层式教学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也接受过不同的教育,他们不管是在个性差异、性别、身体素质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这样只会使一些学生感觉体育课程学习很辛苦。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将男生和女生的学习内容区分开来,当男生们在学习篮球、足球的时候可以先征求女生的意见,如果她们也想学便一起,如果她们觉得没办法接受那么就相应地为她们开展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而考虑到身体素质方面,一些运动量较大如快跑等项目教师则不必强求全体参加,而是相应地开展一些瑜伽、拉伸操等课程让学生在自己身体接受能力的选择下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的体育课堂学习模式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总而言之,体育课程学习并不是一门多余的或者是无聊的学习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在体育课堂学习中收获快乐、强身健体,还对学生今后的体育锻炼习惯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

参考文献:

[1]周曉.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探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6).

[2]尤少辉.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策略的探讨[J].新课程(上),2013(9).

编辑 张珍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