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例谈生命安全教育《戴好头盔坐摩托》的教材与学情分析

时间:2024-06-03

饶彬彬

《生命安全教育》是一门全新的地方课程,怎样才能上好这门课呢?分析教材和学情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下面以《戴好头盔坐摩托》为例谈谈该课程的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准确分析和把握好教材

一般来讲,把握和处理生命安全教育教材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整体把握本教材。《戴好头盔坐摩托》属于课标第二模块第5条“掌握乘坐摩托车的安全常识,乘坐摩托车戴好头盔”,以“乘坐摩托车要戴好头盔”为核心,指导学生懂得乘坐摩托车不戴头盔的危害,掌握乘坐摩托车的其他注意事项。这套由湖北省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命安全教育教材,首次提出了生命安全教育十项最新理念,其中有四项与交通安全有关:一是“孩子的生命安全大于天”;二是“生命安全的概念与自救技能应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三是“优先救助未成年人”;四是“生命第一、财产第二”。《戴好头盔坐摩托》比较集中体现了以上四个理念,强化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具体分析内容。本课内容由六大板块组成:导语、案例写真、平安常识、平安歌谣、平安演练、平安沙龙。第一模块是导语,导语开门见山,直接指出骑乘摩托车必须戴头盔,是交通法规的强制要求,也是千千万万个流血事件换来的教训。第二模块是案例写真,案例讲述了一个叫芳芳的女孩和父亲乘坐摩托车出门,在路途中摩托车不幸与一货车相撞,芳芳身受重伤,但因为戴了头盔才保住了性命的故事。第三个模块是平安常识,介绍了摩托车头盔对骑乘人员头部的保护作用。应对技巧从“正确的乘坐方法”“女生坐摩托不穿裙子”“戴好安全头盔”“要有安全意识”“夜间乘坐摩托应当注意的问题”五个方面来说明,并配上相应图片,让学生掌握乘坐摩托车的注意事项。第四个模块是平安歌谣,通俗地强调乘坐摩托车要注意的四个要领,培养乘坐摩托车的安全意识。第五个模块是平安演练,共有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做一做”:各小组根据提示,学会选择安全的头盔。第二个活动是“说一说”: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根据结构示意图和表格的内容,分别说说头盔的结构和各组件的作用。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宣讲。这两个活动意在让学生对摩托车头盔的认识,知道它的安全保护作用。第三个活动是“议一议”:所谓的“儿童安全座椅”安装在摩托车上安全吗?为什么?这是针对目前社会上较常见的不安全的状况,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加强乘坐摩托车的安全教育。第六个模块是平安沙龙,通过“摩托车头盔的选择”,再一次深化学生对摩托车头盔结构及其作用的认识。

二、准确分析和把握好学情

那么,《戴好头盔坐摩托》面对的是个怎么样的学情呢?摩托车是一种经济、便捷的交通工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辆摩托车。

我国是摩托车生产大国,年产量已超过1000万辆,摩托车保有量约达4000万辆。据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其中驾乘摩托车人员死亡人数约占总数的28%。据有关部门统计,摩托车驾驶员在不戴头盔的情况下遇交通事故,死亡率可高达80%。配戴劣质头盔和不正确配戴头盔是引起驾乘摩托车人员伤亡的原因之一。

有的人不了解安全头盔的作用,有的人认为戴头盔麻烦,还有人一味认为交警检查和纠正不戴头盔是故意找茬,目的就是为了罚款,却不知,如果交警不找其麻烦,交通事故就会找其麻烦。交通法规不是无缘由地制定出来的,而是将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总结成行为规范,用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的。为了附载乘客,摩托车一定要有适当的座位,座位必须够驾驶员和乘客同坐,不能太拥挤,乘客必须有踏脚处。乘员乘坐时,双脚始终放在脚垫上,行进中不得离开,不得脚着地,要扶牢把手或腰带,即使摩托车停驶时也要保持骑坐,保持贴在驾驶员身后,转弯时要和驾驶员一致,保持一个重心,避免谈话和不必要的动作。司机也要有负责任的心态。由乘客坐上车的一刻开始,司机要知道他背负着另一条人命。司机绝对要为乘客的安全负责,乘客和司机要建立沟通和默契。乘客可以轻推司机的背部来代表可以开车,当乘客感到不自在,想车速慢一点时,可以在直路时轻拉司机的左或右肩。如果是由乘客带路的话,转左或转右可以轻拍司机左或右肩部。乘客如要落车,必须等待车停定,司机双脚着地和扣着前迫力之后,得到司机示意才落车。

在生活中,有些女士在乘坐摩托车时,喜欢侧坐,这样很不安全。乘员侧坐有两大弊端:一是倒地时小脑着地,最易造成腦干部损伤(这通常都是致命伤);二是侧坐不能发觉前方情况,遇意外时无思想准备,加剧损伤程度。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懂得这些骑乘摩托车的安全知识,也没有树立骑乘摩托车的安全意识,更没有任何保护,一旦发生意外,就处于易伤害位置。

总之,生命安全教育不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述道理和传输知

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生活现象、典型案例、活动演练等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探究,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和经验,从内心深处认识生命的可贵、安全的重要,从而使学生确立“生命至上”的理念。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