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吴晓贤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体现在教育上就是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诞生。极课大数据就是其中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借助极课大数据的“极速采集,极致分析,极便响应”的强大功能来解析,快速读懂以便因材施教,解放教育生产力,从而将“减负增效”做得更好。
关键词:极课大数据;高中数学;精准设计;个性化学习
2001年后,举国掀起新一轮课改热潮,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因课改而由无名小卒华丽转身为明星学校的山东杜郎口中学,也有更多的学校虽然组织过观摩、培训和学习探索,但在课改的道路上依然举步维艰,踟蹰难行。究其原因,可能是“背水一战”的大胆和决心成就了杜郎口中学课改的成功。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技术、产品甚至理念的更新速度惊人,教育也经历了信息化、数字化进入到大数据时代,极课大数据应运而生,在教育界发挥着可圈可点的作用。
以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近年来应用极课大数据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学习的榜样,本人在一年前开始学习极课软件,思考它对学科教学的可能价值,分析借助极课组织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结果被极课软件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和前瞻性深深吸引,最终决定大胆尝试,并于2015年下半年开始带领备课组积极使用极课软件设计作业,组织评讲,挑选备份试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有过遇到困难时的困惑,有过设备不配合时的焦躁,但这些都是缘于对新技术的业务不精。如今,更多的感受是新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快速和精准。现在整理成文,供大家参考。
所谓的“极课大数据”,就是一套应用信息技术开发的学业采集与学情追踪反馈系统,是教育大数据形成与应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通俗地讲,就是通过对批改过的作业(必须用极课答题卡,并在指定位置贴上每个学生专属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借助电脑的高速运作,获得作业中反馈的各种信息,使教师、学生和家长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精准施教,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准方向,实现个性化学习,帮助家长适时把握孩子的学习动态,及时沟通。
那么,这么好的应用软件,该如何使用才能使它的性价比达到最优呢?本人在实践中的体会是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环节的
操作。
一、倡导精准作业设计,有效训练,使数据采集更有价值
作业作为对上課教学内容基本的补充和巩固,是课堂基础内容与课后提升的过渡。在当前教材文本中,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后面都有相应的配套练习,而且每道题都是根据所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的。但这些习题对当今的教学模式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教师还需要准备另外的习题资料或自行编制试卷来补充需求。然而,任何一份现成的习题资料与我们的学情都无法实现完全匹配,最负责任的做法应该是融资整合,多本资料为我所用,有目的地挑选部分试题重新编制成卷。那么在整合试卷的过程中就要关注到以下一些基本事项。
1.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兼顾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在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和即时性。如果是针对新授课所设计的作业,那么在内容上要紧扣新授知识点,强化解题思路,巩固解题方法。如果是针对某一章节内容的回顾或者是用于考前复习所设计的作业,那就要对每个知识点所涉及的主要题型进行选编或改编。第二,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所以作业设计时要有梯度和分层意识,由易到难,由好上手的题目逐步过渡到具有一定探究性的中上难度的题目。第三,在形式上体现多样性和新颖性,改变作业中单一的题目堆积形式,尝试新的模式。比如我们在设计极课作业时,除了精选的题目之外,还可以就某道题只给题号,不给题干,布置学生就每一节课或一个章节的学习内容利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解题策略以及主要例题。第四,在评价上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
2.精准作业设计的前提条件
作业是对上课内容的巩固、提升和拓展。作业设计之前,先要对课型定位,是新授课、讲评课还是复习课。不同的课型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会有些差异。所以在作业选题时要紧密联系上课内容,明确作业想要达成的目标,解析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教学经验揣摩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选择有针对性训练价值的题目,既要有量的监控,又要有质的要求,这是老师能为学生减负增效所做的最大贡献。
3.精准作业设计的步骤
首先,根据学习目标梳理知识点,把握重点、难点,确定好想要的考查点,再结合学生的情况定位试卷难度,精选题目。有时,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可能有很多的考查方式,那么就考虑将题型丰富化,比如学完椭圆之后,离心率e就是一个重要考点,我们不妨这样设计作业:筛选甄别试题,把涉及离心率的各种题型,或者是本质相同但问法不同的题目编辑成一份专题作业,试题编排由易到难,既要有计算技巧的提升,又要有思维拓展的升华。在作业最后一题,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离心率这一知识点进行反思和梳理,并告知学生,这道题达到多少分,就可以算是比较成功的整理,这对之后学习的双曲线离心率很有参考价值。但如果受作业量的限制,无法将每一种题型一一呈现,此时可精选一些题目作为作业,其他的由老师讲评时进行补充,也是非常不错的方法,只是学生要花时间抄题了。
其次,根据所选题目,编辑Word电子稿,这一步跟我们以往做的几乎一样,只要注意使用公式编辑器时尽量少输文字,也就是说文字尽量在公式编辑器外编辑,否则,下一步制作答题卡时可能无法添加分隔符。
最后,制作极课答题卡,打开极课软件,点“出卷”,输入作业或试卷名称,选年级、纸型,添加密封线(可省掉),导入Word电子稿编辑答题卡,给每道题赋予对应知识点,甚至编辑解析和答案,发布导出打印。一张精心设计的作业(或试卷)就诞生了。
在整个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所以需要备课组成员的通力合作,10人以上的备课组方有可能考虑天天使用,5人以内的备课组如果能把周练做好,一学期、一年下来也会收获不少。如果一个学校的各个年级能坚持做一年,并且保存好电子稿,之后大家资源共享,再根据具体学情进行微调,这对学校的发展肯定大有帮助。endprint
二、追求精巧课堂呈现,以评促教,使数据分析现得活用
讲完作业设计,我们来看看新科技对课堂教学有哪些帮助。对于新授课,可以设计预习作业,以问题链的方式给出预习提纲。还有一些新授课,与之前内容衔接或者可以用类比教学,那么采取作业评讲的形式,过渡到新课内容也是比较新颖的方法,比如由三角函数线引出诱导公式,再如由正弦函数迁移到余弦函数。对于复习课,可以根据之前多份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改编或再找同一考查点的另一道题,组成一份作业。这些都是备课、备学生、备学情的环节,为上课提供数据支持。
1.作业总评,数据呈现
极课作业经过扫描,瞬间产生各种数据,不论是班级整体情况还是某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一目了然。老师需要做的是发现数据背后的本质体现。一道基础题明显低于其他班,可能的原因是老师对这块的教学不够重视基础,还是讲解不到位,还是昨天的作业是在体育课后心情还未平静下来做的。总之,找到原因,對症下药,赶紧补救还来得及。
2.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对于某一道题,查看错误人数,决定是否要集体评讲,讲评时也可以依据典型错误展开评析,甚至在云课堂环境下异屏同时展现多种解法,可以选择错法不一样的错题,也可以选择错误解法与正确答案异屏对比,让学生在纠正和对比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3.个别问题,个别辅导
有了极课软件的极致分析,每道题错误人数和名单会直接显示,老师可以依此来决定是集体评讲还是个别辅导。对于不作集体评讲的题目,说明不是普遍问题。老师可以通过学生订正后面批时做个别辅导,然后采用兵教兵的方法,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节省了老师的精力,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尝试将自己所理解的问题经过语言组织后传达给下一个同学,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促进思维发展的,说出来本身就比想得到的思维要求高。另外,使用极课作业很容易发现极端问题。比如,上周布置的“弧度制”作业,试卷总分80分,扫完后显示均分76分。我还想:“嗯,不错,在我花了很多心思的备课、上课后,教学效果理想。”结果一看成绩单,有一个34分的,这太离谱了。正好老天帮忙,当天上午的大课间不上,赶紧喊过来问问,才了解到该生是一开始没留神听,结果接下来越听越糊涂。听着其他同学跟老师一唱一和,自己就更急、更理解不了了。这种情况下,我就再讲一遍。底子较好的学生,我只是讲了公式推导方法和含义,他就表示会了,然后我把他列入要关注的学生,接下来几天的作业做得很好,看来是把当天的失误及时弥补了。我平时批改作业的习惯是先批改填空题,再批改解答题,不是一个学生批改一次的。如果没有极课软件,我可能不会感知到他当天的状况,那他接下来的学习可能会越来越困难。而这种情形可能每天都会发生,今天这个学生,明天那个学生。所以说极课真是老师的好帮手,能将冷冰冰的数据最大限度增值。
三、采取精确补救措施,推送试题,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以上两条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探析极课大数据的精准性,那么对于手持终端的学生而言,又可以做哪些事情呢?首先,作业一经扫描,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作业批改情况,及时订正,解决掉非能力问题的失误,还可以调阅之前同类型或相似类型的题目进行对比,加深印象。同时错题本自动生成,学生可以在每天订正、再批改的基础上过一段时间(比如一周),将错题一键导出打印,进行反思、整理,争取做到见过的题下次不再犯错。其次,通过推送试题进行巩固练习,形成个性化的学习包,还可以建立学习档案。最后,省下来的订正抄题时间,可以有选择性、有计划地分配到其他薄弱知识点或短腿学科的学习上,使学生真正做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会学习,学会规划,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
基础。
作为教育工作者,永远都在学习和实践的路上,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对得起学生、家长和自己当年选择的这份事业。
参考文献:
[1]沈志斌,王玉家.学业诊断变革:以基础教育“极课学业诊断系统”为例[J].教育(周刊),2016(16).
[2]赵博.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发展”的巨变:“未来课堂”中的思维可视化技术对落实课改的现实价值[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
编辑 范昕欣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