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激发学习兴趣到有效教学浅谈

时间:2024-06-03

翟芳永

(湖南省东安县澄江中学)

摘 要: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能持之以恒,他必将成功。为此,为师者的责任就不仅是教学生该学什么、该掌握什么以及课文要求什么,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想办法保持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效的教学和易懂的学习方法就显得都很重要了,这些都是保持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事实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当前提升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更是达成高效课堂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学习兴趣;有效教学;英语教学

从2001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正式颁布实施,历时十余年,也是我十余年的从教历程。我们经历了重视学生素质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等,这是课程改革的进步。课堂教学作为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愈来愈受到高度的关注。高效课堂所倡导的自主互助型课堂讲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够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同学之间开展合作,相互质疑,共同探究,一起进步。强调让学生有效地依靠自己去解决问题,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无以替代。于是,平静的课堂开始热闹起来,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开始在课堂中显现,彰显了课堂新的生命活力,演绎了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可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大潮后,许多教学异态渐渐“失宠”,一种相对有效而又有价值的理念便愈加显眼——“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论,它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教学的效率问题,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那么教学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在学生的学习上。学习的有效性可用三个指标来考量:1.学习速度。学习速度(学习效率)是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同样的学习内容,达到同样或更好的效果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越高。2.学习结果。学习结果是指经过学习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传统的指标主要表现为学业成绩上)3.学习体验。學习体验是指学生学习中伴随着的状态是生气勃勃、喜气洋洋、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冷漠呆滞,以及随着某个学科学习的进展,或者说你的学科知识获得的越多,那么你对学习的兴趣是不是越来越强,这个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英语是中国学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经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但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尽如人意,从中、小学开始就厌学英语的大有人在。事实上从一开始,大多数中小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学习英语,认为英语有用或非常有用,希望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懂得英语的重要性,并很有兴趣。但事实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下降。由此看来,教师应对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负一部分责任,而采取有效途径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成了每一位教师的首要责任。

教师的教是促进学的。这种促进可分成两种,一种是直接促进,另一种是间接促进。“直接促进”是指教师教现成的知识,就是教师授完课后,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深、更容易,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生可能学得很慢、学得很浅,或理解不到位。“间接促进”是指教师教的不是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生从中慢慢悟出学习的道理,掌握了方法,提高了思维能力,慢慢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状态。直接的促进短效,间接的促进长效,它有后劲。可是在教师的这种促进容易产生两种无效的教学,而无效的教是阻碍学生学习的。无效的教分为“显性阻碍”——有的教师讲课条理不清楚,课堂毫无情趣、死气沉沉,这种教就是很直接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学生越学越没劲。另一种则为“隐性阻碍”——教师讲的都是学生懂的东西,或者说都是学生看书都能看懂的东西,这个教也是阻碍学的,它阻碍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

这样看来,有效教学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这是新课程对教的有效性的定位。而要避免无效教学走向有效教学就离不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发挥教学技巧提升教学趣味,让学生学得有效和轻松,从而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并自发地保持对学习的长久兴趣和信心。

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在学生学习这方面,此话可谓说到了极点。美国的克伯屈教授说:“兴趣之意在于吾人做一事时,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导师。”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起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持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注意采取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饶有兴致地学习。学生一旦有了强烈的兴趣,对所学科目就有了自觉性,迸发出极大的热情。

于英语教学而言,语言的功能最终在于交流。那么就不能仅把英语当作应付考试的知识来学习,更要注重其学习趣味性。像教学时应当根据课文内容不失时机地传授不局限于教材的口语知识便是其中之一,如打招呼、简单评价、沟通交流等,如“Its your turn(该你了)”,使之可以学以致用,克服学生在学习当中所缺乏的语言环境而导致的学习枯燥和无用感。恰当地传授一些常用的英语中的成语、谚语,“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开口,学以致用。“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整个课堂也就洋溢着一股灵动和活跃,在这样的氛围中,在放松和舒展中,师生才能体现“教学相长”的快乐。

比如在讲过去进行时态时,可事先安排一个学生在上课后敲门进来,教师可根据这个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he/she knocked at the door?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动词回答,尽量不要重复。于是学生搜肠刮肚,积极思考自己的答案。开始回答无非是I was reading.I was listening.I was doing my homework.越答越难,后答的学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动词就回答:I was singsing.I was dancing.甚至I was laughing、I was sleeping类似的答案虽然会引得哄堂大笑,但仍要给予肯定。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I was doing...这类过去进行时句型。学生的回答被认可,他们会觉得很满足,从而会产生很大的兴趣。

比如在讲方位名词时,就直接利用学生自己的座位来辨别“左”“右”“前”“后”等每一个词的确切含义,然后尽可能运用学过的英语词汇说出自己座位的四面八方是什么人和物;进而说出坐在哪里的同学是“我最好的朋友”,最后甚至可以用对他人位置的描述来开展猜谜语游戏。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常用“Li Lin in front of me”这样的句子,这时教师要做的是告诉学生“be in front of...”才是“在……的前面”,这时兴趣正浓的学生才最能听得进去。在教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时也可采用此法,通过直观形象地比较同学的高矮、头发的长短、离校的远近、走路的快慢等,可使学生在不感到困难的心境下学会知识。“兴趣点最易激发,一旦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学习的质量和效益就会得到迅速提高。”

在走向有效教学的途中还离不开化难为易、以旧带新等手段。这需要教师用心去处理知识,让学生做有效学习的直接受益者,而自己则可成为有效学习的间接受益者。

比如想要学生学会区别arrive in & arrive at时,一种相对缺乏效果的教学方式是很多教学参考书上描述的“arrive in后接大地点”,“arrive at后接小地点”。而此时学生心中就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怎么算是大地点?而什么又是小地点呢?在这样的问题面前,学生是茫然的。为了达到有效教学,我会在黑板上写两个例句,“When did you arrive in Beijing?”“When did you arrive at our school?”让学生观察这两个例句的不同。学生或许会说“北京是大地方,学校是小地方”,再由教师明确一下用法,“arrive in后接大的地名,arrive at后接具体的地点”。学生立马学会,轻松愉快,记忆持久。

又如在学习语法知识时,学生常有主谓不一致的现象。以一般现在时为例,七年级学生常常忘记第三人称单数的主谓一致。无论教师花多大力气去告诉学生这样那样,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无效教学的“显性阻碍”凸显。为此我常用“I like apples,he likes apples”让学生有空就练嘴,这样加大了知识的复视率,降低了新知识的难度,让知识点在无形中进入意识,以后多半不会出错。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不感到吃力,也有助于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如名词复数也是因为中英文的差异,对初学者而言是防不胜防。学生写句子和说话时掉复数的现象频发。为此简单之法莫过于让学生看到任何物品时都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英式思维,比如看到书,可以提醒自己“one book,two books”,看到食物香蕉,可以提醒自己“one banana,two bananas”……如此,不用多久,复数概念深入大脑。再如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与名词性物主代词的使用,也让学生倍感艰难,可是你若告诉他们:无“名”则名,有“名”则形,估计就事半功倍了。

再看看有效教学当中的学习体验。学习体验是指学生学习中伴随着的精神状态。它是生气勃勃、喜气洋洋、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冷漠呆滞。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群体学习区别于成人学习,中学生对他们喜欢的事有共同的学习方法,如玩游戏、与别人共同学等。

在新课标(2012)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一课中,要了解学生的梦想,我们可以让学生把梦想的工作写下来,投入教师手中的盒子中,注意一定是投入,而不是放入。我告诉学生如果你的梦想能投入老师的这个Lucky Box,并被老师抽中读到的话,你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整个课堂气氛和效果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所以许多學生注重能与别的同学有更多的相互交流,而不是在教师的“统领”下正襟危坐。所以教师不应只是单纯地教语言,教师应尤其注意发扬这个优点,激发和保持其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合作探究,在课后能相互交流。设计一系列教学目标,通过结伴对话、小组讨论等去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去完成听、说、读、写不同的基本功。如果一个学生不会合作学习,不能与人交流,他就会陷于苦苦的独立学习和思索中,进而乏味厌倦学习。只有学生会学了、乐学了,其学习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得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怀着极大的期望。大部分学生表示遇到困难时最愿意去询问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育”是他们最乐意的事,当老师在课堂上纠正他们的错误他们很高兴。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如果学生热爱教师,就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就会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此之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眼里是有褒贬、奖惩的因素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处处尊重学生,有意识地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和鼓励,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低年级,有机会对学生三言两语表扬一番是有效的,但在高年级,教师的亲切态度更为重要。比如,在学生回答某个特殊疑问句感到困难时,可改用一般疑问句或选择疑问句提问,起码能让他答出“Yes”或“No”。奥苏伯尔认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决定教什么以及怎么教,而是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这也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资源,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正如多元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

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变得爱学习了,学生在课堂上爱发言了,不时蹦出精彩的语言、展现出精妙的思路、流露出欣喜的眼神、散布出美丽的笑容。

有效教学是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教参研究,还要广泛涉猎有关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也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的背景,这样教材就不再是孤立单薄的文本了。再次,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心态。深刻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

为此有效教学将促使教师不断从教学当中获得教育智慧、获得专业成长。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同时还是教师自我提升、专业成长的过程,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学相长”),这便是有效教学最大的内在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2]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J].教育研究,2002(3).

[3]杨开城.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启示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1999(2).

[4]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 栗国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