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6-03

王德财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新圩中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初中数学课程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自身的观念,采用创新的手段,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小学阶段的积累,而如何在这些积累以及初中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以及应用能力,是现今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在传统课堂上,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满堂灌”,学生往往对教师是“言听计从”,很少有学生会和老师谈自己的想法,更不要说创新了。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针对教学现状采取一定教学手段,從而让学生善于想,敢于说,乐于说。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以下几点作为切入点。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在实施初中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在熟练掌握所要教授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就能使初中课堂有的放矢,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重难点。“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样让学生在把基础知识学习扎实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学的延伸,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进一步有自身的想法,进而进行创新。而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融会贯通并加以提炼,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这样经过教师精心编排的课程能够给学生最大程度的启示,从而帮助其学会数学的精简能力,帮助其学会怎样更好地去学习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开端。

例如,笔者在讲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移》时,就将知识点提炼出来,并与动画相结合:将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从网络上拷贝下来,然后自己利用软件加以复制、粘贴等处理,最终构成一幅图画,然后结合其给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这样通过动画类似的情景进行知识的引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一个思维类比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思维转化的过程,多加练习就能使学生逐渐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针对生活中已知的事物来联系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呈三角形形状,学习时就能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情景的引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方式,这样的基础对学生自身科学的数学思维以及进一步的创新是非常有利的。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改以后,学习的主体逐步转变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倾向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利,而自主学习对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以及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在给学生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要设计一定的自主学习任务,从而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使学生能够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笔者在进行课堂引入的时候更多倾向于引发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自身的学习帮助学生去掌握所要学习的问题。下面是课程实录。

例如,笔者在教授《中心对称图形》时,就给学生布置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1.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叫中心对称图形?

2.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有哪些?

这样设计几个与生活中有关的问题,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中,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去进行中心对称图形部分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就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并在探索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以及自主创新。

三、采用科学评价标准

在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改变传统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体系。针对学生的需求,有针对地制订教学对策,从而能够利用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一个“指明灯”。让学生在得到评价的过程中也能明白自身前行的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在制订标准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多鼓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得到评价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支持,从而更加享受初中数学的学习。

例如,笔者在课堂上就建立了以学生需求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教学考核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加到考核的范围之内,并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适当加上鼓励因素,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建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其对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教师在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针对他们的需求制订恰当合理的发展规划,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一定思维与学习习惯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思考以及学习的方法。这样通过逐步引入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及触类旁通,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欧金刚.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3).

[2]王晓东.数学新课导入方法初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3).

编辑 尹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