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初中外来民工学生的弱势心理及疏导策略

时间:2024-06-03

张双玲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大源镇育才学校)

摘 要:由于外来民工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他们的学习成绩与行为受到老师的关注还不够,也很少能得到同学们的关心。这些因素导致某些外来民工学生在心理方面产生障碍,出现内向、抑郁,产生厌学、逃学等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改变固有的观念,关注外来民工学生的心理发展,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关键词:农村初中;外来民工学生;弱势心理;疏导策略

外来民工学生随着父母来本地打工,就近选择了我们学校就学。他们与父母聚少离多,亲子关系疏远,亲子互动的减少是其家庭结构的主要特征。这种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家庭教育结构,使得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难以弥补的缺陷。外来民工对于自己的孩子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偏差: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物质轻精神。大部分在外打工的父母对孩子有一種歉疚感,出于补偿心理,便尽可能地在衣食住行等物质上满足孩子,却很少见到高质量的儿童读物,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家庭根本没有给孩子准备课外读物。民工子女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心理、品德、学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学校的老师,我们应该特别关注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路历程,引导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农村初中外来民工学生的弱势心理分析

我校所在的地区是城乡结合部,许多学生是随着父母的迁移四处流动而随机入学的,有的学生已辗转几个学校。所以他们在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都和本地学生有着极大的差别。

我们抽取了本校46名外来民工学生和46名本地生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抽测,发现外来民工学生相对来说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

从这项调查中,我们发现其实有很多外来民工学生在本性上是很不错的,比如身体素质比本地生好,而且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这些外来民工学生要懂事得多,他们肯吃苦,做事情积极主动,求知欲非常强。然而由于地域、经济、文化以及学前、小学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他们身上有着许多和本地孩子格格不入的地方。

我们可以来听听他们投进“心语信箱”的请求帮助的呼声:

信件一:“我是来自湖南的一名八年级男生,每当我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总是笑我,因为我家乡的口音很重,所以平时我也不太爱在班级里讲话。我没有朋友,感到很孤单,老师,请你帮帮我吧!”

信件二:“我觉得我的班主任不是一个好班主任老师,因为她总不能公平地对待我们,不给我们外地人当班干部的机会,老师,我感到很生气。”

信件三:“老师,我的同桌经常嫌我的衣服穿的土,还说我的文具盒那么破旧……老师,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不想这样的呀!”

……

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到孩子们很敏感、自卑、暴力、冲动,人际交往出现了障碍,因此他们的焦虑成分明显地高于本地学生。

二、外来民工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外来学生的家长大多数是外来打工一族,且家中不止一个子女,因此经济上相对比较困难,这势必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发展。

1.日常生活上的影响

当代中学生的日常消费呈上升趋势,且学生之间常常有攀比的心理。外来民工学生在衣着、学习用具等方面常会觉得比别人逊色;学校班级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遇到收费项目,他们虽然很想参与但又往往不能参与,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自卑心理。

2.学习活动中的影响

许多外来民工学生的家是一间租住的小屋,屋里陈设简单,有的甚至电视机也没有,而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和重要,对于学生也是如此。在讨论一些书本以外的时事新闻之类时,外来民工学生往往只能洗耳恭听,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他们没有获知的渠道。这无疑也会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压抑与自卑。

(二)社会舆论的不友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口中的“外地人”“外地民工”等词的使用本身就包含了诸多贬义的成分。“何时才能取消民工一词,代之以其他平等亲切的字眼。”但也有人指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称之什么,而在于你称呼时的心态。我们身边的确有很多人以金钱地位论英雄,对外来民工及其子女充满了轻视与不屑。中学生的心理感受十分脆弱而敏感,你语句中、眼神中稍有不尊重他们的地方,他们马上就能捕捉到,久而久之会给他们的心灵投下巨大的

阴影。

(三)情感沟通的缺乏

外来民工学生在回家以后和别人的交流很少。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在一天的辛苦劳累之后,没有时间与精力去与孩子们交流沟通。更何况大多数家长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他们的心理情感健康与否则毫不重视。这些家长大都认同“不打不成材”,对待孩子要么不闻不问,要么一顿棍棒,缺乏必要的耐心。另一方面,作为外来人员,学生周围既无亲戚,也无近邻,能够交流的伙伴少之又少。这使得他们一边渴望着与人交流、被人理解;一边却于不知不觉之间紧紧关闭了自己的心扉。

(四)教育方法的失当

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方法更是严重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学生,尤其是外来民工学生心理特别敏感。他们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地方,外面的一切与自己家乡的生活习俗大不同,造成他们心理的失落,有较强的抵触情绪,也就特别在意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对老师的批评不能正确对待,总以为老师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瞧不起外来民工学生,偏袒本地的学生,自己做的再好老师也不喜欢。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平等对待外地生,而且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会不会在无意中伤害到他们。

三、外来民工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

心理教育是一种心灵感化教育,心理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的心理“自助”的习惯,最终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己进行分析、调整,或者主动寻求援助来解决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智慧扮演好良师益友的角色。

(一)抓住情感激发点,投入爱心

1.关爱外来民工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真诚地关心、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才能融化他们冰封的心灵。小柱在下雨天忘了带雨伞,我在下班出校门时发现以后,立即把自己的伞塞到他手中;小芳头晕,在联系不到家长的情况下,我联系同事的车子带她到医院看病;小宇因为在老家从未学过英语,学起来特别吃力,我和她一起寻找学好英语的方法……这些都成为我打开这群有着这样那样心理问题但纯朴可爱的外地孩子们心扉的一把把钥匙。

2.理解外来民工学生

学生做错了事,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必然有其深层的原因。教师的任务不是指责学生,而是深入地了解他们,真诚地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原因。比如倔强的小柱在经过了雨伞事件以后,在我面前不再像“铁疙瘩”一样一言不发了。在与他的闲聊中,我了解到在他的家鄉许多事情的解决都要靠武力,并且他们那里重男轻女思想十分严重,小柱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有两个姐姐)自然成了父母的心肝宝贝。如三个孩子发生争执,受罚挨批的总是两个姐姐,而如果家里有好吃的、好穿的则都归他。这就不难理解小柱在学校里的种种表现了。可以说,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而非不问青红皂白地责备,才能较为成功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二)捕捉学生闪光点,充满耐心

1.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位外来民工学生都会有他们自己的闪光之处。寒风中小艳捡起了地上的一张纸、扶起了歪倒的小树苗;课间,小利拧紧了正在滴水的水龙头;运动场上,小旭奋力拼搏为班级争取荣誉;小川为“希望工程”慷慨解囊;小柱画了一幅很有创意的画;小幸竖笛吹得十分动听……对于学生的这些闪光点,我是带着放大镜去看的,带着扩音喇叭去宣传的。

伯乐的价值在于发现,教师也应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但又不仅仅限于发现。作为教师,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的一个小亮点,变成一个大亮点,变成一连串的亮点。小柱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我发现他的画有创意以后,不仅在课堂上表扬了他,而且交给他负责一期黑板报版面设计的任务。在我的支持和帮助下,他设计的版面获得了大家的好评。接着我又交给他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布置教室的任务,他也较好地完成了。这使他拥有了多个亮点:美术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同学的协作精神加强了;吃不了一丁点亏的毛病收敛了;带动其他方面也渐渐积极起来。一学期下来,无论思想上还是学习上,各方面均有很大的进步。

2.教育的过程是反复的

教育中我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孩子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以后,经过我的“诊断”与“治疗”已经“治愈”了,过了一阵又会“复发”。小艳的问题就是如此。在我帮她制定了爱心感化,消除疑虑;捕捉优点,树立信心;努力追求,超越自我“三步走”的措施以后,她一度表现得非常好,作业认真完成,课堂上常有精彩的表现,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获得二等奖……然而,不久以后她的“病”出现了多次反复,多次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我曾动摇怀疑过,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发现她“发病”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程度越来越轻,直至最终完全治愈。仔细想想,这种反复性也是符合青少年心理的发展规律的。就拿孩子们的一次次犯错误,当作他们人生中必须跨越的沟坎吧,让他们在一次次的“犯”与“改”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从中我体会到心理疏导具有着周期长、见效慢、艰巨复杂等特点,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首先要有较强的自制力,遇事不冲动,能够自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其次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并且持之以恒。

(三)把握心理疏导点,倾注慧心

1.找准解决问题的基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也是如此。有时看起来挺难解决的问题,只要找准机会,说不定轻易就能解决,小利的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小利文艺方面能力差,缺乏表演自信心,但普通话却比较标准。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一个讲故事比赛的活动。规定全班所有同学都必须参加,选择简短的小故事,给他们两周的时间准备。我特别派了和小利比较要好的讲故事能手小川去帮助他练习,并且在最后由我亲自把关。终于,比赛的时刻到了,小利虽然有点紧张,但他绘声绘色的讲演最终还是感染了大家,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并被大家评为三等奖。这是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表演,就获得了这么好的效果。从此他的自信心大大增强,成绩也提高了

不少。

2.艺术化的处理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同样的一番大道理,讲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教师的语气神态的不同等都可能产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效果。在处理问题或者和学生交流谈心时,一定要谨慎处理,选择最为恰当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关键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去,使他们心悦诚服。比如说小幸,因为成绩好、能力强,连续几年被大家推选为副班长。渐渐地骄傲自满,各方面有所下滑。我准备选一个合适的方式和他谈。

一次,我忽然发现他的作业本姓名一栏由“王幸生”改为了“王新生”。我知道他的父母在他出生前就来到我们学区的幸福村,“幸生”就是在我们幸福村出生的意思。找他问过才知道他父亲让他改的名字。我根据这一点决定采用一个“刚柔相济”的方法。先让他自己思考开学以来的表现如何以及父亲将“幸生”改为“新生”是什么用意。再施以我的措施,“刚”:撤掉副班长职务,但暂时给他保留着;“柔”:我先后写了一些卡片给他,希望对他有所触动和帮助,如“老师希望看到一个全新的你!”“愿你有新的高度,新的超越”在这个过程中,我基本上没有和他谈什么大道理,然而效果是显著的,不久,他就夺回了副班长的“宝座”。

3.坚持隐性的德育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教育家贺拉斯就已经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念。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苦口婆心、长篇大论、恨铁不成钢的场面。坚持隐性的德育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时,不能让人听出你是在教育他们,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启迪。

比如小艳这类学生,如果一本正经地找他,大谈“子不嫌母丑”要尊敬父母,热爱家乡之类的道理,未必会有效。潜移默化的方式则效果非常好。如班级中很多外来民工学生来自安徽、贵州、四川等地,我就会在不经意之中和他们谈起自己曾游览过安徽的黄山、歙县等地或者说到我曾在电视中看到的这些地方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由衷地赞美这些地方,流露出向往之情,这样他们的心中自然会感觉到家乡的可爱与伟大。我也常给他们讲一些平凡穷苦的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故事,并在言语之间透露出对于他们的尊敬之意。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受到影响,他们固有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自然而然就会得以改变。

四、几点思考

1.关于外来民工学生弱势心理的认识有待进一步端正

通过心理疏导,把外来民工学生消极的心理转化为前进的动力。通过调研、比较、总结发现,外来民工学生的弱势心理问题相当突出。我们也认识到学校必须把外来民工学生的弱势心理问题提上日程,對外来民工学生弱势心理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外来民工学生与本地学生之间的个性心理差异是一种教育资源

外来民工学生与本地学生有许多共同点,但是他们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差异,其中较明显的有倔强、好胜、粗鲁、自卑、缺乏自信、自控力差、以我为中心等。当然,他们的优点也不少,诸如胆子较大,敢想敢为、见识广,爱劳动,动手能力强,纯朴且能吃苦耐劳。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起来的教育资源。

3.外来民工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文化差异将成为学校开展家教指导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外来民工对自己孩子给予的关心太少,由于他们自己本身的能力及职业、文化水平所限,对孩子的教育确实有些忽视,有了困难产生问题时只想到找老师、找学校领导,而不是自己设法解决,把问题全推给了学校。所以,外来民工学生个性心理转化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学校应该经常保持跟外地生家长的联系,依靠共同力量转化外来民工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4.搭建活动平台,营造教育氛围是载体保障

学校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少数民族的外来学生,在深入调查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学校工作中有机融合、渗透少数民族的文化,组织开展少数民族教育活动。如学校可以结合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举行隆重的民族文化艺术节活动。也可以开展民族趣味运动,如土家族的“踢毽子”,打陀螺、滚铁环、踢毽子、跳长绳等。通过搭建快乐成长的民族教育活动平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身心愉悦地学习生活,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获得快乐,使学校真正成为外来民工学生成长的乐园、心灵的家园。

笔者通过采取上述疏导策略,学校外来民工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外来民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长久的工作,我们要时时处处做有心人,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同时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彻底铲除滋生心理问题的土壤,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 司 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