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南平市建溪学校)
摘 要: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开发学生潜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必要的途径。思想品德学科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思想品德学科教材,不仅思想内容丰富,而且不少课文中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师教学时要很好地去把握这些内容,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材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目标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素质已成为衡量现代人的重要指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开发学生的潜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必要方式。社会在转型时期,紧随其后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面对现状,初中思想品德出现新的课程改革亮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整合功能。通过心理健康研究的整合内容,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陶冶、体验和感悟。
1.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教师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及良好的品行和渊博学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2.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通过自身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情感信息、信任,让学生感到舒适,从而逐步形成主动参与、敢于争辩的气氛,让思维得到内化,让潜能得到发展。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1.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将课程内容具体化
初中生心理健康方面内容丰富多彩,七年级涉及如何关注心理健康,如何展现自我风采和调节情绪,如何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八、九年级则扩展或延伸到青春期的心理调适、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等更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通过学生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内心有所领悟,认识有所完善。
2.满足学生的成才需求,加强学生心理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其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练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评价,因人而异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进而不断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例如对于学生提出的好点子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于解答中有不足之处的学生,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然后用“你能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吗”等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问题。
3.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学习《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这一课时,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插嘴、讲话,影响了课堂纪律。我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请学生思考: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要怎么做?“尊重他人。”学生大声回答。“对。”我顺势引导:“尊重是相互的,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自己;尊重别人,最重要的就要尊重别人的劳动。上课认真听讲,就是对老师的尊重。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你自己。作为学生,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就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妨碍他人学习。”几个学生听到这里,马上安静下来,开始认真听课。这一小插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尊重,如何尊重别人。
4.适时帮助,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
我们要善于了解、发现和理解学生的情感情绪。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疲劳、紧张等不良情绪,要善于因势利导地进行调适、疏导,并随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学生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愉悦、平静的心态,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其改进方法,提高学习技能与自信心,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例如班上有位学生,因为父母离异,原来性格内向的他更加沉默了,也不愿意与同学沟通,学习也一落千丈。从其他同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跟他进行了一次长谈。通过沟通,他明白了,父母的决定也许无法改变,但可以改变自己。同时请科任教师予以其特别关注,本学期这位学生成绩大幅提高,人也变得开朗了,过去上课从不举手发言的他,现在也会积极举手。
5.关注学生青春期,培养良好健康的性心理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正确健康的性心理,就容易发生问题,从而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破除学生对性问题的神秘感。例如,在上《欢快的青春节拍》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青春悄悄来、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说到如何消除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惑。用情景剧、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面对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惑。
三、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很多课文中都蕴含着心理教育理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心理素质训练内容,在文本中抓住它,渗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道德教育中去。
1.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触动学生心灵
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应该处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对思想品德内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珍爱生命》一课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生命的精彩,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再如思想品德中的亲子关系、同学友情、师生结伴同行、诚信等,正确对待学习压力、责任等其中也不乏正确看待自己、锻炼心理品质、善于调节情绪、磨砺坚强意志、能够承受挫折等与中学生心理密切相关的内容。
2.通过剖析课文主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课,教材首先出示了一张情绪天气图,画中的学生有不同的情绪表现,那么,这些学生的情绪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教学时,可借助学生先前的经验,展开一系列活动。如情绪词语接龙活动、不同的情境会导致不同情绪的填表活动、关于喜怒哀乐是不是个人的事的讨论等。学生在了解了人的情绪是各式各样的,人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是正常的概念之后,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情感需要调整,理解调节自己的情绪的重要性。
3.通过知识点或事例分析来揭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心有他人天地宽》一课中有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蔺相如的容忍行为进行质疑、解疑,从中培养学生待人宽容的心理。
思想品德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教师应该逐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教材,从文本中发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让我们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而努力吧!
參考文献:
姚本先,伍新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陈紫红(1969—),女,南平人,本科,就职于南平建溪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编辑 白小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