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赵良炜,徐赟霞,王 禹,冯守明,张振国
(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400)
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俗称加州鲈鱼,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太阳鱼科 (Centrarchidae),黑鲈属 (Micropterus),已经成为中国淡水养殖中非常重要的养殖品种[1],天津地区具有一定的养殖规模。由于大口黑鲈肉质鲜美、养殖利润相对较高等,备受养殖户的青睐,因此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较高,随之带来养殖环境的恶化,细菌病、病毒病、寄生虫病、真菌病接踵而来,严重威胁着大口黑鲈养殖业的发展。大口黑鲈常见细菌病有诺卡氏菌病、烂鳃病、白皮病、肠炎病等,病毒性疾病主要有虹彩病毒和弹状病毒病,寄生虫病主要有锚头蚤、车轮虫、杯体虫等,真菌病主要有水霉病和绵霉病[2]。
2022年7月,天津市某养殖户反映,其养殖的大口黑鲈不吃食,有死亡的现象,死亡率达到10%以上。笔者接到养殖户求助,赶赴现场,询问情况,观察鱼在池塘的活动情况,将濒死大口黑鲈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的检测。
患病大口黑鲈反应迟钝,游动缓慢,浮于水面,摄食量减少,每天有少量的死亡。病鱼体表、头部及鳍条有大量点状的出血点,呈小红斑状,个别出血点有溃烂倾向,头部肉眼可见大量锚头蚤附着(见封三图1)。打开腹腔,可见肝脏肿大、发白,颜色不均,腹腔内有腹水,但未见明显结节(见封三图2)。
在无菌条件下,从濒死的大口黑鲈肝脏、脾脏等部位划线于脑心浸液琼脂(见封三图3)和血平板上(见封三图4),置于恒温培养箱中,28 ℃下培养7 d,选取优势菌进行纯化。菌落形态干燥、边缘不规则,一碰即落,与诺卡氏菌形态非常相似,命名为LY-1。
采用细菌的16S rDNA通用引物对细菌LY-1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1 398 bp的扩增片段,PCR产物送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进行BLAST比对分析,分离菌株LY-1与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seriolae)同源性最高。因此选择水产养殖中报道的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seriolae)、杀鲑诺卡氏菌(N.salmoncide)、星形诺卡菌(N.asteroides)、豚鼠耳炎诺卡氏菌(N.otitidiscavianon)做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LY-1与鰤鱼诺卡氏菌聚为一支(见图5),结合分离菌株形态及16S rDNA鉴定结果将其鉴定为鰤鱼诺卡氏菌。
图5 LY-1基于16S rRNA 系统发育树
近几年,大口黑鲈感染虹彩病毒的报道较多。2008—2011年,广东佛山养殖的大口黑鲈频发疾病,王庆等[3]从发病大口黑鲈体内检测并分离到肿大细胞病毒属和蛙病毒属虹彩病毒。笔者参考其肿大细胞病毒属和蛙病毒属引物序列,提取濒死大口黑鲈肝脾肾基因组DNA,并进行了虹彩病毒PCR检测,患病鱼体内未检测到虹彩病毒基因片段,故排除虹彩病毒引起的死亡。
经过现场问询、鱼塘观察、临床解剖、细菌分离、病毒PCR检测等手段,初步诊断为发病大口黑鲈为锚头蚤感染,体表受伤后进一步感染鰤鱼诺卡氏菌,但属于早期感染,还未形成病理性结节等症状,因此诊断为锚头蚤和诺卡氏菌混合感染。参考康振亚等[4]的研究, 约20%的诺卡氏菌对氟苯尼考敏感,结合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0年),推荐治疗方案为先使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然后用氟苯尼考拌喂,剂量按照使用说明书,一周后大口黑鲈死亡渐缓,10 d后基本恢复正常。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