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汪刚
摘 要:重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会发现该文的三个亮点,即善于擦亮双眼觅得真相,先破后立水到渠成,论证方法有效而灵活多变。在应对有现实针对性的新材料作文时,教师不妨就从审题立意、行文思路、论证方法三个角度点拨高三学生。
关键词:材料作文;寻觅真相;先破后立;论证方法
就高三作文教学现状而言,常令语文教师忧心如焚,甚至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因为学生习惯于见到材料就评价、概括、评判,得出观点后,习惯于仅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来“例证”某一观点,而不是对某一观点进行入木三分的分析。本人主张高三师生重读《拿来主义》,借鉴鲁迅分析与辩驳的高妙智慧,以改变高三作文教学现状。
一、洞若观火,擦亮双眼寻觅真相
鲁迅所写的杂文常常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如写于1925年的《读经与读史》,针对中国发展状况,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改革之不可缓了”。写于1934年6月的《拿来主义》,更是针对国民政府的卖国求荣政策,针对一些人肆意吹捧的全盘西化主张,针对一些人一味地排外、全盘否定外来东西的主张,针对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和民族文化沦丧的严重危机,谈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如何才能拯救中国文化。
郁达夫在《鲁迅的伟大》中如是说:“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后人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当我们见至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之外,别无捷径。”
鲁迅针对某种社会现象,运用因果溯求法,推究现象成因;有时以前瞻意识,大胆假设,推导某种社会现象长此以往的危害。鲁迅针对“送去主义”所宣扬的“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鲁迅以其前瞻思维,“几百年之后呢?”当然是煤用光了,地大物博的中国没有煤,更不能给子孙留下一丁点儿,只好以一副无比穷酸的奴颜媚骨相“磕头贺喜”,像乞丐一样受尽凌辱后向西方列强讨得“一点残羹冷炙”,将这可怜巴巴的一点儿东西像珍宝一样奖赏给儿孙。
示例:阅读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着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生面对新材料作文,要像鲁迅一样擦亮双眼。我们透过企业高管“逃离城市”的表象,会寻觅到“逃离城市”的真相——看似远离了都市,远离了现代文明,实际上未能找到内心的栖息之地,依然逃离不了现代科技编织的无形巨网,实在是逃无可逃,无处可遁。一位洞若观火的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道:“我认为企业高管登峰的圆满结局是这样的:大家笑过之后,心领神会,纷纷摁掉手机,决定返回城市后在内心修篱种菊,让心灵诗意栖居。”
二、一招制胜,先破后立水到渠成
《拿来主义》采用先破后立的行文思路,将形形色色的对待外来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的错误思潮简括为“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等,对奉行“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人冷嘲热讽,指出这些主义的严重危害,最终指明阳关大道,即应该奉行“拿来主义”。鲁迅的《读经与读史》《捧与挖》等,亦是先破后立,在《读经与读史》中,先用“甲午战败”的史实批驳“读经救国”的谬论,然后提出与其读经,不如读史,“尤须是野史”的观点。在《捧与挖》中,先驳斥种种“捧”的错误做法,最后提出“挖”的正确观点和具体做法。
示例:阅读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说:“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的时候,无论看远方,还是看身边,鲁迅的这句话都会让我们想到很多……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本命题提倡“我”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人事,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与“我”存在疏离感,但实际上与“我”有着密切关联的人和事;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强调主人翁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等,勇于担当,为这个社会和自己的言行负责。
学生在写作中,习惯采用常规的“引、析、点、联、结”或“引、议、提、联、深、结”的行文模式,本人建议学生可以大胆借鉴《拿来主义》的写法,尝试采用先破后立的写作思路。
在新材料作文中采用先破后立的行文思路,有利于开阔视野,看清源于材料的各种见解,从而有利于精准审题等。先破后立,讲究破得有力和彻底,唯有如此,才能水到渠成地更加突出立。要破得有力,首先应该清楚到底应该破什么?驳斥的观点应该是错误的甚至荒谬的,特别是那些貌似正确、在现实生活中竟然有一定拥护者的观点;应该让破立面形成鲜明对比,所破对象可以是与文章所立论点针锋相对的一面或多面。其次,要破得有力和彻底,须要集中笔墨推究对立面形成的原因或揭示对立面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的危害,因为越能深刻地揭示对立面的原因或危害,越能击中错误观点的要害,越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多管齐下,论证方法灵活多变
《拿来主义》这篇著名的战斗檄文,鲁迅先生巧妙而灵活地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典型的论证方法,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文本第一段就列举了三个当时最新的“送”的热点事件——“送”古董到巴黎,“送”“大师”们往欧洲各国挂画,“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字里行间揭示了“送去主义”者卖国求荣的本质,形成了集束炸弹般的无穷威力。
“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与种种错误思潮甚至糊涂而荒谬的观念形成对比。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量体裁衣、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主张和“孱头”们探头探脑、懦弱无能、畏惧传承、拒绝借鉴、一味逃避的种种行为,“昏蛋”们彻底割断民族历史、斩断文化源流、盲目排外或貌似彻底革命的种种做法及“废物”们崇洋媚外、奉行投降主义的种种举动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拿来主义”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文本的第八段和第九段,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拿“萝卜青菜”比喻大众化的有营养的东西;以“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共存的东西;借“烟灯”“烟枪”“姨太太”比喻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用当时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取材于生活的典型形象来让人们明白如何对待不易理解的、深奥莫测的文化遗产问题。
文本的第三段中这样评述尼采:“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用太阳比喻尼采,讥讽他狂妄自大、自命不凡。然后类比同样不自量力的认为中国地大物博的“送去主义”者,顺势推导出“送去主义”者也难逃尼采那样的结局。
2013年广东高考一篇满分作文《善行如雨,润物无声》这样写道:“如果善行像春雨,那么它会润物细无声。”“如果善行像暴雨,它将冲毁一切。中学生谭睿跳江救人后发微博自夸,引来一片指责,陈光标高调行善,被疑作秀;重阳节志愿者扎堆去敬老院,造成老人不堪负重,一天被洗了7次脚。”紧扣命题材料,紧扣“行善要讲究方法”的鲜明观点,既使用了类似于鲁迅集束炸弹般的举例论证,又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凸显了论述的深度。
当然,高三教师如果能引领学生深入揣摩《拿来主义》,会从中发掘出更多的可供借鉴学习的内容。假如潜下心来研究《鲁迅杂文集》的部分精彩篇章,真正做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那更会受益良多,从而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方忠.郁达夫传.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44-145.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