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朱雪武
摘 要:只有优化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改革。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材内容;导语
优化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具体可以这样做:
一、应在课前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所以教师要善于打破教材的局限,改变教材的概念,重视教材外延的拓展,敢对教材进行改造。就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语文教学归结一个字,就是‘活。”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跳出教材的狭隘视阈,从思维定式的“此山中”走出来,来到“外面的世界”,或者说从更高的学术平台俯看教材,思考问题,发现文章中可资利用的空间,尽可能让一些素材性资源成为“教材”的必要补充,服务于教学。特别是那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遥远的课文,容易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形成一条鸿沟。要让学生走进课文特定的境界,课前必须有所“铺垫”,而这种铺垫单凭教师的说教是不够的,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个层面上更加贴近课文,贴近作者,教学中才可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设计导语、板书,努力创设“和谐情境”“乐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语文学习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用风格各异、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用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感化学生,使其产生强烈的审美快感。如,学习微型小说《黄纱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每个善良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是许许多多善良的心装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感受《黄纱巾》的韵味。”这样调动起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因素,让美好的情感在空气中流淌,在学生胸腔里共鸣,从而为一堂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教师要精心设计板书,发挥其积极作用。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炼”艺术。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这种“浓缩”,往往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式和点睛之笔,把最重要的语言信息传输给学生。好的板书图示设计,可以对讲课的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常是边讲述边板书,讲到重点或难点时,把这些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这些板书图示能加强刺激的程度,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正是利用板书图示的这一优势,一“点”突破,全“篇”皆通,教学中就会寓教于乐,寓智于美,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是教师形象的魅力所在。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思维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要以自己的整个人格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当然,尊重、信任学生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可能进入“主角”,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坦诚相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这样,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积极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四、在课堂流程中,要时时关注学生这个主体
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随机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不应是“全息”,而应留有一定的“空白”。适时激趣点拨,让学生不断思考。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输出知识信息,接收学生反馈的同时,应恰如其分地激思,不失时机地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引导他们积极自主地质疑解难。如,在学习比尔博姆的《送行》时,在学生整体感知文中两类不同人物的送行之后,可使学生谈谈感受,学生肯定会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这时可以就以他们中几种典型的观点为依托,启发他们由现象到本质地去思考、去研究。
总之,只有优化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改革。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