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抓住引导的契机

时间:2024-06-03

陶奕

摘 要:由一位充满无助感的中学生的来信入手,从调整认知,学会积极归因;体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积极关注,学会尊重和家校合作,促进自我实现四个方面探讨中学生如何正确应对无助感的策略。

关键词:无助感;归因;自我效能感

在我接手的个案中,有这样一个案例让我记忆犹新。有个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老师,您好!我有很多个问题想要向您咨询。我现在是个高一的学生,我的理想很大。刚进入高中时,我状态很好,对于学校的很多活动,我都非常积极地参加,比如班级的活动啊、运动会啊、学生会啊什么的,但很多活动我都被刷下来了,学生会也没有进去,这让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一方面我这么积极地参加活动,却老是失败;另一方面,想到曾经初中时的一帆风顺,师生的大力称赞”,现如今……想到这些,我就觉得同学们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自己真是失败。我对自己成绩的要求很高,当然,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格。但我的物理很差,近来的几次月考,我都考了不及格。现在心里非常害怕,一来怕老师找我狠狠批评我,老师批评人说话“很难听”;二来害怕以后都学不好物理了,那将来高考肯定没戏了……这么一想,最近整个人上课都感觉是恍恍惚惚的,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压力大,又很难过,又感到前途渺茫,心理很急。失败的次数一多,精神状态也差了,人也变得不活泼了,交际能力也变得差了。现在好想学好物理,但由于不懂得太多,不知从何下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请老师帮帮我。

一看到这封来信,我就敏感地意识到这位学生有了强烈的“无助感”,但幸运的是,她向老师提出了帮助的要求,且字里行间流落出了急切改变现状的期待。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感到很欣慰。接下来的时间,我找到了这名学生,跟她本人进行了沟通,并在她本人的同意后,找其任课教师与家长一起谈心,共同分析当前的状态,寻找原因。最后得出原因:造成这名学生当前状态的根源是在多次失败后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即“习得性无助感”。

何为习得性无助感呢?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在经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所产生的无望和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那么,如何抓住引导的契机,帮助学生正确应对习得性无助感呢?

一、调整认知,学会积极归因

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情绪不是由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故对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我们首先要调整他们的不合理认知,把他们头脑中存在的一些“绝对化要求”,如,我必须要考到多少分;“过分概括化”,如:我总是不如别人;“糟糕至极”,如:这次又考砸了,以后考不上大学,我完了等不合理想法,通过心理老师的辅导,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一些技术,如: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进而调整情绪,重获自信。

另外,归因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把失败归为自己能力不够,就会使人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无助感。因此,对有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我们要帮助其学会积极的归因。首先,可以通过相关量表让学生自测自己的归因方式;再者,与老师一起分析当下的情况及自我归因是否合理。如果学生把成功归为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把失败归为自己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当时,老师可加以肯定。反之,学生把成功归为运气,把失败归为能力不足时,老师可加以指导,帮助其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学会肯定自身的能力,相信自我,进而加强自信心,获得进步。

二、体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败体验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故在引导学生时,教师可采用以下策略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尝试鼓励,体验成功

自我效能理论指出:学生亲身经历的成败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故对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学生,教师要设法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并使其获得成功体验。首先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分配的学习任务难度也要适合每个学生自身的情况。其次,帮助学生设定目标时要细化,这样,每次小小的进步,这种成功体验会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升,进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2.榜样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替代性经验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如,当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取得成功,就会认为自己也可以成功,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多组织一些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讨论、完成任务中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强化作用

教师不仅自己要学会适度地表扬与批评,给予学生外部强化;还要通过自己的真诚表达,让学生学会自我强化。当学生达到预期的一个小目标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及时强化,使其更有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当发现学生有所松懈,连简单任务都不认真去完成时,教师也要实事求是地加以批评指正。长久下去,即使没有及时的外部强化,学生也会运用自我强化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进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三、积极关注,学会尊重

需要理论里说到有一种需要是尊重的需要。爱默生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故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同时又比较敏感。他们通过获取、整合他人的评价来帮助认识自我,故他人的评价会影响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一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被老师或同学贴上“不会学习”“笨”等标签时,久而久之,他们则会认为自己的确不行,不是学习的料……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同学,我们不能去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是去做一名指引者或者伯乐,帮助其拥有积极的心态,保护自尊心,提升自信心。

四、家校合作,促进自我实现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个体不是只具备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还具备如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等。故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不能因为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不佳(如写作不行)而受到责罚。

首先学校可以对此开展多项课外活动,大大丰富学生的不同体验,使其全面认知自我,提升自信。如开设文体活动:校园十佳歌手、文艺会演、校园足球、篮球……其次,要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通过“5·25心理节”、校园心理剧表演、心理辅导等途径调整学生的不合理认知,帮助其塑造健全人格。第三,学校可以与家庭、社区等相关部门进行通力合作,创设更多的体验机会,让学生参与进去,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帮助其自我实现。

当学生萌生了“无助感”后,我们应使其认识到:经受了失败并不可怕,因为失败不是错误,相反,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失败,所以,要教会其坦然面对并善待失败,运用所学战胜失败,而不要沦为无助感的傀儡。

参考文献:

[1]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郭占基,译.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2]马丁·塞里格曼.学习乐观[M].洪兰,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梅丛山.积极地面对失败[J].中小学管理,2002.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