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如何上好《中国的行政区划》

时间:2024-06-03

李凤香 黄良

《中国行政区划》是初中地理第三册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说它是重点,重在它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也是学生在今后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说它是难点,主要难在内容单一枯燥,地名较多难记,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难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尽量把枯燥的地名,呆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多渠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曾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地理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我首先让学生填写课文标题下面的表格,即户口的具体所在地,然后引入生活实际:“尽管我国疆域辽阔,但只要你写清通信地址,邮递员便可很容易地将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我国实行了行政区划。”学生发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很有实用,因而积极地参与到本节地理教学活动中。此时进一步转入三级行政区划分原则的教学,学生既知道了三级行政区有哪些,又理解了三级行政区的划分原则。个别学生甚至脱口而出:“它就像学校里分年级、年级里分班、班里分组类似。”整个课堂气氛很浓厚,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二、由近及远,以熟激趣

学生往往对自己比较熟悉和自己联系比较密切的事物最感兴趣。所以我在教省级行政单位时,首先让学生找江西省的位置,辨认其轮廓,寻找其特征,就像一个布袋,由于是学生自己所在的省,比较熟悉,且有一种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

三、寻找特征,帮助记忆

认真观察,找出特征往往能把一些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变得趣味十足,既能把学生带到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去,又帮助了记忆,提高了记忆效率。

查阅《中国政区图》就会发现有4对省(区)的名称具有对称性特点,如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仔细观察还可以找出课本没有用文字叙述出来的特征:如我国位置最北、最南的省;最东、最西的省;最大、最小的省;人口最多、最少的省;邻国接壤最多的省;北回归线穿过的省;有长江、黄河流经的省……

在辨认各省级行政区轮廓时,只要我们认真观察,联想生活中的实物图形,就会发现不少省(区)还具有非常有趣的轮廓特征:如黑龙江省像展翅欲飞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草原上雄鹰,青海省像只奔跑的兔子,甘肃省像只哑铃,江西省像一个人的侧面像……当然也有学生把黑龙江想象成一个“大勺子”;把甘肃省想象成猪身上的一根“大骨头”;把江西省想象成一条悬挂着的“鱼”,鄱阳湖是它的“眼睛”等等。不管学生把某省想象成什么图形,我认为,只在达到能识记某个省(区)轮廓的目的,想象成什么都行。

四、强化训练,巩固知识

强化训练、巩固知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训练形成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教学目标来确定。为此,针对本节课的地理名称较多,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难形成的特点,我参照教材第九页“课堂活动”进行了如下训练:

1.找邻居。例如,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说出与江西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2.沿线路。例如,依次说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和沿海省级行政单位。

3.按方位。例如,说出位于东北的省级行政区单位。

以上是我上《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的粗浅体会,目的在抛砖引玉,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厚爱,共构本节课的最佳方案。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