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庄钦城
反思性教学理论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界形成、兴起并引入我国,在学界和一线教师的共同推动下,发展迅速。通过反思可以拓宽学习领域、丰富生命体验,从而促进个体内在德性的成长,也可更好地体会“知识”“学习”与“生活”的关联,为转识成智、学以致用奠定基础。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基于反思的教学大有作为,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以反思性思维为特征的哲学素养。
一、什么是基于反思的教学
林林总总的反思性教学理论似乎始终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活动的主体。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所言“一名优秀教师等于教育过程加上反思”,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使反思性教学理论更多地关注学生“学”的行为呢?本文中“基于反思的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堂外审视、分析、内省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从而实现有效教学、落实育人本质,养成学生反思性思维方式的教学。
二、基于反思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策略
1.以课堂设问促反思
设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手段,是推进教学进程、启智于学生的有效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巧设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反思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哲学素养。一般而言,促进反思的教学设问大致符合“基于问题的教学”中所阐述的问题设计原则,善用追问引导学生积极反思。立足于课程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对“以课堂设问促反思”进行如下分类:
(1)对社会现象的反思。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经常会以预设的案例、生成性的举例,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媒体形式呈现,案例教学或实例教学以其丰富性、具体性、生动性为思想品德课中归纳演绎的教学逻辑提供了素材,也为思想品德课注入了鲜活的生机。但是如果仅仅止于对社会现象的铺陈似乎还不够,教师可通过“你是否曾观察到这种现象?”“你忽略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此类现象?”“它与哪些现象、社会问题相关联?”“这类现象还有吗?”“它带给你什么启示?”等问题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潜入核心,探幽洞微地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
(2)对社会舆论、意见的反思。有时教师会就一些社会热点给出各方意见,有来自专家、学者的意见,也有来自草根、民众的意见;有中肯、理性的见地,也有褊狭、错误的观点。但需注意的是,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意见,都可以通过教师设问用作反思教学。教师可以提问“你怎么看这种观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么?”等等来深化认识,促进反思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维视角、发散思维、求真意识和科学精神。
(3)对自身生活经验的反思。思想品德课要求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这为“对自身生活经验的反思”既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要求,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不仅意味着教学资源来自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语言贴近生活世界、教学目标服务于生活世界,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于生活世界的反思能力,并通过这种反思为自身可持续发展提供养分和能量。教师可以提问“你曾经遇到过此类事件吗?”“你有过此类感受吗?”“当时你是怎样对待的(是怎样想的)?”“现在你态度是什么?”“你觉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给你什么启示?”等。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过往经验形成一种静观的人生态度。
2.以长作业促反思
长作业指的是教师预先布置并给定一段较长时间来完成的作业,这段时间可以是一周,可以是一个月,甚至是一个学期。长作业与通常作业的区别是明显的:通常的作业从布置到完成给定的时间短,因此不妨称之为短作业,长作业则时间较长。这种时间上的差异必然带来这两种作业更为本质和深层的差异:短作业往往关注的是即时的一般为单课时或单课的学习效果,而长作业因其是预先布置、学生又有较长时间在课外准备和完成,其可实现的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等都是短作业望尘莫及的。反思性长作业要反思的内容可以很多,既有对生活经验的反思也有对学习经验的反思,实施的形式和设计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我曾经布置过如下的长作业:
制作教学素材档案。要求:选择与本学期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可以是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可以是新闻素材、人物档案、美文等)。每一份教学素材档案必须包括素材本身及推荐理由(与哪部分内容相关,素材的亮点)。
制作一份学习小报。要求:小报可以是电子小报或手绘小报;内容翔实,将社会时事热点或课外阅读与课堂所学有机结合,有自己鲜明的学习感悟与心得;形式美观大方、富有创意。
写一份“学习心得”。要求:回顾与反思本学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学习内容方面的收获;学习方法上的收获;学科学习需努力的地方;给老师的建议。
这三份长作业虽形式不一,但或明或隐都是对学习的反思。第一份长作业让学生制作教学素材档案,并形成教学素材资源库,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当然,更为关键的是这是一种隐性的反思性质的长作业。学习不是课堂上听听、讲讲就完成了,而是要在运用反思中获得升华。作业要求学生在制作教学素材档案时,不仅给出素材本身,更要说明推荐理由,推荐理由包括“素材简介”“关联的教学内容”“素材亮点”,没有固定的格式,是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和生活经验的一种素材述评。制作学习小报与制作教学素材档案异曲同工。如果说这两份长作业是对学习内容的反思,第三份长作业则提供了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这三份作业,前两者是隐性的反思,第三种是显性的反思,这些反思的成果当然也可以在课堂上交流,形成对反思的反思。
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关注,在初中的八册教材中这个主题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这些内容学生非常喜欢,因为探索和思考这些主题正是他们心智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教材对此的阐述一方面是比较抽象的,即使有例子,也只能是具有普遍性的典型事例,无法举到运用每个学生都很亲切和感兴趣的例子;另一方面考虑到初中生的一般认知水平,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不会太深、太难。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其内省智能也不一,有的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能已经超出了教材的阐述。这些问题所蕴含的反思性和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促使我探索一种与之相符的教学方式。
鉴于研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关知识背景,我对学生布置这项学习活动。在思考题中则涵盖了初中所有教材中所涉及的相关主题,问题的设置往往由具体到抽象,且具有反思性、开放性等特点。学生当下对于有些问题的解答虽力不从心,但我的要求是并不一定要给出明确的答案,只要留下思考的足迹即可,但必须将这项研究延续下去,当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历练、实践智慧和理论素养后,相信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会有新的突破。通过研究性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贯通学习内容,为九年级的相关学习做好铺垫,更是促成了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对学习内容的反思、对人生的反思、对自我的反思、对反思的反思,培养了学生的反思习惯和智慧。
参考文献:
[1]雍丽群.论批判性思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孙建勇.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苏州大学,2009.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