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03

黄仕平

【教学内容】

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此前,教材上先安排学习了正数与负数、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等内容,然后再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样的做法,教材编者做得比较恰当,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运算的重点,对整个有理数运算的学习及以后的学习都起着重要作用。七年级的学生数学学习还依赖于模仿,且好奇心、好胜心都较强。如果教师能以生活中学生身边的事例着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交流与合作,课堂气氛将异常活跃,使学生达到所要求的学习效果,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对于在愉快中学习数学很有好处,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乘法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运算能力和探究意识,培养观察、分类、类比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生活化,感知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的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过程与运用,能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乘的意义及同号两数相乘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对本节内容的教学作好铺垫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指的是有理数的哪几类数?

2.关于正数与负数的意义是什么?

3.在小学学过非负数的乘法运算,那么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又是怎样的呢?

设计目的:本课以复习提问导入,为后面的教学作准备,对知识的过渡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有问题思考,有利于学生立即融入学习的气氛中。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小黑板:

本班学生的花钱情况:有的是在食堂用餐花钱,有的是在小卖部买东西花钱,如果要你计算一下你自己一个星期所花的钱,大家想一想,应怎样计算?

设计目的:本设计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使学生学会计划花钱,从中渗透德育,体现数学的生活化,激发学生进入思考、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趁机进行适时引导,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三、体验过程,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

师:同学们都算出自己一个星期所花的钱了吗?

生:算出来了。

师:哪两位同学可以上讲台把算的过程写出来,并结合有理数的含义加以说明?

(教师引导:一般来说,正数表示收入、运进等含义,负数表示支出、运出等含义)

生:(-3)×5=-15。

师:根据学生的算式,与学生一起探究有理数乘法的知识:

算式(-3)×5=-15可理解为:某同学每天花3元钱,应记为 -3元,一个星期按5天计算共花15元钱,应记为-15元,又因为3×5=15,所以(-3)×5=-(3×5),想一想,还有别的理解吗?(可抽学生回答)

设计目的:探索的过程中,把各种情况都用生活中的事情讲明白,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讲课不是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已不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提倡的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加以生活化处理,学生才感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要有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问题促使学生交流、合作、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探究规律,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师:通过上述生活中的问题讲解,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异号两数相乘,怎么计算?

(2)同号两数相乘,怎么计算?

(3)0与有理数相乘,又怎么计算?

生:(1)异号两数相乘得负数,并把绝对值相乘。

(2)同号两数相乘得正数,并把绝对值相乘。

(3)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设计目的:在教学中,用类比、分类方法进行教学,归纳总结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是本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课本上的结论是人们经过探索、观察和发现得出来的,教育学生学习知识,重在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每位教师的目的所在。

五、课堂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endprint

【教学内容】

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此前,教材上先安排学习了正数与负数、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等内容,然后再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样的做法,教材编者做得比较恰当,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运算的重点,对整个有理数运算的学习及以后的学习都起着重要作用。七年级的学生数学学习还依赖于模仿,且好奇心、好胜心都较强。如果教师能以生活中学生身边的事例着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交流与合作,课堂气氛将异常活跃,使学生达到所要求的学习效果,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对于在愉快中学习数学很有好处,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乘法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运算能力和探究意识,培养观察、分类、类比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生活化,感知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的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过程与运用,能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乘的意义及同号两数相乘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对本节内容的教学作好铺垫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指的是有理数的哪几类数?

2.关于正数与负数的意义是什么?

3.在小学学过非负数的乘法运算,那么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又是怎样的呢?

设计目的:本课以复习提问导入,为后面的教学作准备,对知识的过渡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有问题思考,有利于学生立即融入学习的气氛中。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小黑板:

本班学生的花钱情况:有的是在食堂用餐花钱,有的是在小卖部买东西花钱,如果要你计算一下你自己一个星期所花的钱,大家想一想,应怎样计算?

设计目的:本设计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使学生学会计划花钱,从中渗透德育,体现数学的生活化,激发学生进入思考、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趁机进行适时引导,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三、体验过程,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

师:同学们都算出自己一个星期所花的钱了吗?

生:算出来了。

师:哪两位同学可以上讲台把算的过程写出来,并结合有理数的含义加以说明?

(教师引导:一般来说,正数表示收入、运进等含义,负数表示支出、运出等含义)

生:(-3)×5=-15。

师:根据学生的算式,与学生一起探究有理数乘法的知识:

算式(-3)×5=-15可理解为:某同学每天花3元钱,应记为 -3元,一个星期按5天计算共花15元钱,应记为-15元,又因为3×5=15,所以(-3)×5=-(3×5),想一想,还有别的理解吗?(可抽学生回答)

设计目的:探索的过程中,把各种情况都用生活中的事情讲明白,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讲课不是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已不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提倡的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加以生活化处理,学生才感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要有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问题促使学生交流、合作、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探究规律,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师:通过上述生活中的问题讲解,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异号两数相乘,怎么计算?

(2)同号两数相乘,怎么计算?

(3)0与有理数相乘,又怎么计算?

生:(1)异号两数相乘得负数,并把绝对值相乘。

(2)同号两数相乘得正数,并把绝对值相乘。

(3)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设计目的:在教学中,用类比、分类方法进行教学,归纳总结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是本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课本上的结论是人们经过探索、观察和发现得出来的,教育学生学习知识,重在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每位教师的目的所在。

五、课堂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endprint

【教学内容】

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此前,教材上先安排学习了正数与负数、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等内容,然后再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样的做法,教材编者做得比较恰当,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运算的重点,对整个有理数运算的学习及以后的学习都起着重要作用。七年级的学生数学学习还依赖于模仿,且好奇心、好胜心都较强。如果教师能以生活中学生身边的事例着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交流与合作,课堂气氛将异常活跃,使学生达到所要求的学习效果,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对于在愉快中学习数学很有好处,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乘法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运算能力和探究意识,培养观察、分类、类比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生活化,感知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的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过程与运用,能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乘的意义及同号两数相乘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对本节内容的教学作好铺垫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指的是有理数的哪几类数?

2.关于正数与负数的意义是什么?

3.在小学学过非负数的乘法运算,那么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又是怎样的呢?

设计目的:本课以复习提问导入,为后面的教学作准备,对知识的过渡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有问题思考,有利于学生立即融入学习的气氛中。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小黑板:

本班学生的花钱情况:有的是在食堂用餐花钱,有的是在小卖部买东西花钱,如果要你计算一下你自己一个星期所花的钱,大家想一想,应怎样计算?

设计目的:本设计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使学生学会计划花钱,从中渗透德育,体现数学的生活化,激发学生进入思考、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趁机进行适时引导,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三、体验过程,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

师:同学们都算出自己一个星期所花的钱了吗?

生:算出来了。

师:哪两位同学可以上讲台把算的过程写出来,并结合有理数的含义加以说明?

(教师引导:一般来说,正数表示收入、运进等含义,负数表示支出、运出等含义)

生:(-3)×5=-15。

师:根据学生的算式,与学生一起探究有理数乘法的知识:

算式(-3)×5=-15可理解为:某同学每天花3元钱,应记为 -3元,一个星期按5天计算共花15元钱,应记为-15元,又因为3×5=15,所以(-3)×5=-(3×5),想一想,还有别的理解吗?(可抽学生回答)

设计目的:探索的过程中,把各种情况都用生活中的事情讲明白,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讲课不是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已不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提倡的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加以生活化处理,学生才感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要有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问题促使学生交流、合作、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探究规律,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师:通过上述生活中的问题讲解,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异号两数相乘,怎么计算?

(2)同号两数相乘,怎么计算?

(3)0与有理数相乘,又怎么计算?

生:(1)异号两数相乘得负数,并把绝对值相乘。

(2)同号两数相乘得正数,并把绝对值相乘。

(3)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设计目的:在教学中,用类比、分类方法进行教学,归纳总结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是本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课本上的结论是人们经过探索、观察和发现得出来的,教育学生学习知识,重在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每位教师的目的所在。

五、课堂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