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李茂平
诺贝尔科学奖,是科学家的最高荣誉,更是人类科学进步和发展史上的最佳成果的象征,多少人向往已久,梦寐以求,中国人更是如此。诺贝尔科学奖,离我们中国还有多远呢?现在抓紧时间,以深入开展教育改革为前提,不然,那将是遥遥无期,只能是无法实现的梦想。
我个人认为,我国的教育形势不容乐观,甚至还很严峻,迫切需要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要真正改革,就要改变我们的教育体制,改变教育评价体系,改变社会、家长、老师、学生本人对教育成果的评价标准。
现在,我们普遍的评价标准,都太急功近利,不利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团体、公民个体的持续发展。从小学开始,甚至幼稚园,学生的学习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升重点初中,然后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为什么呢?为的是就业!有不少的大学毕业生,没能找到中意的工作,就继续读研,也是为更好地就业!
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学习并非因为喜欢才学,研究也并非爱好才研究。
学生的学习目的如此明确,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太现实,是在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我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的教育之下形
成的。
首先,社会和家庭对一个人的评价,就很现实,往往把财富和职位看得很重,这就自然地影响择业观,于是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美国总统杜鲁门弟弟挖土豆的故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总统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着说:“有哈里(杜鲁门)这样的儿子,您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是让我感到自豪,他现在在地里挖土豆。”一个做总统,一个挖土豆,但作为母亲,均从心底感到自豪,这不仅仅是出于母爱的本能,也是源于对人生的理解。
其次,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太片面,过多地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我们的学生,考试考高分,甚至获得奥林匹克国际竞赛金获,可是缺乏科学素养,最终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高度还是不够。
《教育的55个细节》——一位美国优秀教师的教学心得,这个老师更多地关注的是学生的习惯、品德、情感、价值观。如果用我们现在的教育评价标准,考核这个美国教师,成绩未必优秀,可能很难晋级,更不用说提干。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上剑橋大学,也值得我们深思:牛顿生于1643年1月4日,早产儿,体弱多病,家境贫寒,早年母亲改嫁,是他外婆抚养长大,小学中学的学习成绩不佳,14岁休学回家放牛。16岁时,在一次大风暴中专心测量风速,把牛放丢了。他的母校校长得知此事,写信举荐,后来就进入剑桥大学继续学习。在中国,你必须得通过高考或自主招生考试,看你的考分。
很多人都以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搞得不错,理由就是我们的学生考分比较高。科研成果不突出,归结为大学教育有问题,这完全是不负责任的推脱。我不说我们大学的教学好不好,就说说我们自己,作为中学教师,谁都可能遇到过不少的好苗子,教师没花多少心思,没花多少精力,他都成长得很好,学习成绩也很优秀,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学生基础好,也正是这个原因,各级各类学校才有激烈的招生大战,抢生源,抓优生。因此,科研成果不突出,与我们的基础教育密不可分。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把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为了把这个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就必须要改变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不但要考核的学生知识与技能,更要考核、考查、量化评比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提高科学素养,拥有浓厚而专注的科学情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于实践的学习研究过程和方法、不断创新的强烈意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到那时,诺贝尔科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自然是水到渠成。
编辑 张珍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