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化学课堂在多媒体技术下的教学优化

时间:2024-06-03

摘 要:初中化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以改变,初中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大幅度提升,使教学效率显著提高。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初中化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与教学优化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多媒体技术;优化

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图片等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科学整合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可将静止的化学知识转变为动态图像,使教学的生动性、画面感直接地呈现给学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复杂抽象的化学问题明朗化,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幅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在优化教育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确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下课堂教学的优化方式与效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及爱好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根据与学生现实生活关联性大小进行教材内容选取,选取教学实例时可以学生感兴趣或者关注的事情作为背景题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使学生不再将化学作为一个远离生活的课本知识,使“无处不化学、化学就在生活中”的化学教学理念渗透教学全过程。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通过三维动画形式加以演示,使学生可以了解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了解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的应用,同时也可让学生在课下查一下二氧化碳在气态及固态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在课上进行讨论,教师可通过视頻、图片等方式将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直观展示,使枯燥静止的化学知识可以动态化、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二、多媒体技术的“化繁为简”功能的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较为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无法准确理解掌握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无法了解,对于其形态构成、运动状态更是无法直接观察,同时单纯应用文字进行描写形容时,学生也无法在脑海中呈现微观粒子世界形态,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记录考试知识点,对于粒子的真正结构与运动状态无法真正了解,由于学习难度较大,较为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降低[2]。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微观粒子的运行状态,直观展现微观粒子的形态结构,将抽象的符号直接呈现给学生,为学生建立一个科学粒子形态与概念,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化学实验演示的应用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化学实验的开展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可使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加以吸收巩固[3]。演示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师常用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由于部分实验的可见度较低,通过肉眼观察时无法清楚捕捉,例如气体溢出、固体溶解等化学实验现象,在课堂中教师实际动手实验时,距离较远的学生无法看清实验的具体反应,无法达到实验教学目的。通过演示实验则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使学生可清楚地观察了解固体溶解、气体溢出的化学过程,可使实验演示效果大幅度提升,并将化学作用准确、详细地展示。同时,化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实验由于危险性较大,无法在教学中实际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模拟技术有效解决,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深刻地了解效果强烈的化学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与化学实验相关的视频或者电影,使学生更加了解化学、热爱化学。在化学教学中对于部分无危险性、化学反应明显的实验,教师也需亲自演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化学教学课堂效果显著提升。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是现今教师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整合,可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科学安排教师与学生、环境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使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理念,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使初中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化学教师也需在新课程指导下,对化学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改革,改变教学现状,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林让开.多媒体技术在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J].学周刊C版,2014(6):228-229.

[2]严宏.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22(2):74.

[3]郭柏玲.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8):94.

作者简介:刘慧燕(1981.8—),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江苏省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化学教育教学,化学实验教学,教学管理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