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河北省海洋渔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24-04-24

赵海涛 吴彦 赵雅贤 张喆 宋子瑾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和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各沿海国家的战略重点,特别是随着世界范围内陆地人口与资源矛盾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这片蓝色国土。美国自90年代以来,为保持其世界领先与渔霸主地位,加强了对海洋工作的组织与调整,加大了海洋科技投入,在海洋工程、海洋生物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发展迅速,并以其资本和技术优势开辟中国海洋市場,既增强了他本国的海洋经济实力,又维护了他本国资源储备。我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放眼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是沿海国家,最富裕的城市是沿海城市,我国的沿海地区以13%的陆地面积,创造着全国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养活着全国40%以上的人口,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品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水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3。所以水产品在人类生活、国民生产总值乃至国际地位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海洋与水产有着重要的位置和发展空间。

1 河北省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1.1 海水养殖现状

2015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117 533 hm2,总产量506 484 t。其中工厂化养殖面积2 954 500 m2,总产量10 974 t,主要养殖品种有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河豚;池塘养殖面积29 783 hm2,总产量34 063 t,主要养殖品种有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滩涂养殖面积33 584 hm2,总产量58 065 t,主要养殖品种有菲律宾蛤仔、青蛤、缢蛏;浅海养殖面积65 773 hm2,总产量506 484 t,其中筏式养殖品种为海湾扇贝,底播品种为魁蚶、毛蚶[1]。

1.2 海洋捕捞业现状

我省机动渔船拥有量为12 958艘,海洋捕捞总产量250 447 t,其中鱼类捕捞量为145 161 t,甲壳类51 892 t,贝类22 168 t,头足类11 422 t,其他类19 804 t[1]。

1.3 存在问题

随着港口建设、石油开发、工业排污、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排放给海洋造成严重污染,渤海沿岸有57个排河口,每年要承受来自陆地的28亿t污水和70万t污染物[2],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失衡、赤潮频发、病害滋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3.1 海洋捕捞渔业还比较落后 海洋捕捞业现有船只8 600艘,多数在内海作业,不能更多地享受国际共有资源,年捕捞产量维持在31万t左右,虽然比1978年的12.3万t增长了18.7万t(平均年增6%),但与邻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1]。

1.3.2 养殖品种单一 只有河豚、褐牙鲆、大菱鲆、海湾扇贝、毛蚶、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几个主要品种。

1.3.3 海洋药物开发停滞不前 河豚毒素自1981年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原河北省水产研究所)从河豚卵巢中提取成功,1982—1986年进行中试生产,在临床上虽然与各大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单位联合在晚期癌症镇痛、戒毒等领域进行试验与研究,但研究进展缓慢。

1.3.4 水产品精深加工滞后 多数水产品加工企业局限在冷冻和冰鲜品,龙头企业少,规模小。

1.3.5 科技力量落后 仪器设备不配套,科技人员短缺,与邻省相比较,天津是河北省的5倍,辽宁是河北省的7倍,山东则是河北省的14倍[1],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河北省渔业的发展。

2 发展思路

根据河北省渔业发展规划,并针对河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科研队伍和科研设施建设入手,增强研发实力和为渔民服务意识。围绕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渔业发展实际,确立河北省渔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科技促进成果产业化,并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带动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引领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加速海洋渔业科技向生产力方向转变,将成果转化为经济资源,将管理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抓住发展重点,带动龙头企业。其重点为:狠抓海洋规划,深挖海水养殖潜力、搞好遗传育种、重视重大病害监测与防治,兼顾渤海渔业资源修复、水产品深加工、产业结构的调整等。

3 发展方针

稳定捕捞业、发展养殖业、扩大增殖业、促进加工业。

4 区位优势

河北省东临渤海,西依太行,环抱京津,有浅海、滩涂面积87万hm2有待开发,目前利用率还不足10%,其开发前景广阔[3];河北省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只有13.6 kg,而世界发达国家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80 kg左右,消费市场空间较大[4]。

5 发展措施

5.1 稳定捕捞业

其一是因为90年代以来,由于捕捞强度的增加,加上临港工程等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对虾、带鱼、鳓鱼等一些重要经济品种濒临灭绝。从生物种类来看:2004年调查资料显示游泳动物种数比1984年共减少55种。其中鱼类由86种减少到47种,减少了39种,大型浅海底栖生物种数由203种减少到125种,减少了78种;潮间带生物由163种减少到140种,减少了23种。从生物学和生物量来看:优质鱼类资源明显萎缩,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型鱼类已经难以捕获,呈现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的变化趋势;经济贝类、蟹类和虾类资源也明显减少,中国对虾到本世纪初全省捕捞产量只有36 t左右[5],已形成不了渔汛,渔民也不再准备专用捕捞对虾的网具,整个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下降趋势很明显。其二是因为国家为保护渔业资源制定了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的政策。综合以上两点海洋捕捞业不能实现快速发展,而是稳定在每年31万t产量的水平。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稳定呢?措施是:发展远洋业、减少内海作业的船只、享受中日与中韩共有资源。endprint

5.2 发展养殖业

养殖业的发展有三条途径。一是浅海与滩涂养殖:河北省有487 km大陆海岸线和178 km岛屿海岸线,适宜水产养殖的浅海与滩涂面积87万hm2,目前开发利用率不足10%[3],养殖品种局限在海湾扇贝、青蛤、文蛤等几个常见品种。杂色蛤、毛蚶、泥蚶、魁蚶在小面积内开始试养;网箱养鱼刚刚起步;种质资源保护区建立还不完善;浅海与滩涂还有很大空间与潜力有待开发和挖掘。因此,开发海洋,搞“蓝色革命”,科学发展浅海与滩涂增养殖是将河北省水产业做大做强的一条重要途径。二是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该养殖方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养殖方式,早在80年代北欧、日本等国家将工业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开展了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平均产量达到50 kg/m2[6],实现了零污水排放或污水达标排放,既不污染环境又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同时达到增产增效。目前每年排入渤海污水达28亿t[2],海域污染日趋加剧,富营养化程度增高,赤潮频发,污染事故每年给水产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近亿元。河北省海水养殖业的一大支柱产业河豚鱼,2007年因工业排污死亡近千吨,另有500 t因药残不能出口,经济损失4 000万元[7]。轰动全国的大菱鲆事件也给我们提出了严重警示。环境污染、药物残留等阻碍了养殖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山东、辽宁开展了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目前还未形成完整体系,工厂化产量达到18 kg/m2,而河北省工厂化养殖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产量仅10 kg/m2[8]。封闭循环水养殖通过水质净化、病害防控等技术的集成,建立环保、高效养殖技术体系,使养殖用水保持良好且循环利用、产品无药物残留、养殖废水零排放或达标排放,使产量提高到16 kg/m2以上,既增产增效又保护环境,提升了河北省海水养殖业整体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养殖渔业发展目标。因此,实施“封闭式循环海水养殖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是河北渔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打造沿海经济强省的需要。三是半封闭海水池塘生态养殖。是在养殖池塘中建立生态养殖系统,实现鱼类-虾蟹-微生物-浮游植物(或大型藻类)-贝类间互惠互利,养殖鱼类(河豚、牙鲆)的排泄物(或残饵)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变成可被浮游植物利用的营养盐,贝类(扇贝、杂色蛤、毛蚶)滤食浮游植物和有机颗粒,虾蟹摄食残饵等大型有机碎屑,因此这种养殖模式具有高效、稳产和减少有机物排放量的优点,能有效提高整个养殖系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促进海水池塘养殖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渔业的发展道路。泰国的生态养虾产量比原来提高了3倍,既增产增效,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5.3 扩大增殖业

河北省海洋渔业增殖放流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放流规模较小,主要侧重进行中国对虾增殖研究。但为后来的中国对虾及其它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增殖放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了海洋渔业资源的修复与渔民增收,从2005年开始国家和地方财政都加大了对增殖放流的支持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政策,河北省渔业增殖放流工作采取“政府主导、立项管理;财政扶持、先干后补;统一规划、运行公开;分头实施、个别验收”的具体操作方法,在相应环节上加大竞争力和监督力度。使得增殖放流品种产量逐年上升,效果十分明显。2005年-2008年全省放流各类苗种19.2亿尾,总投入1 895万元,产量7 129 t,产值3.76亿元,总投入产出比1∶19.8。特别是2009年中国对虾放流苗种9.9亿尾,实现捕捞产量1 100 t,2013年放流苗种20.45亿尾,实现捕捞产量1 400 t(不含天津、辽宁捕捞产量)[9]。

事实证明,增殖放流使捕捞渔民的收入增加,实现了显著经济效益;增加渔民就业促进渔区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捕捞剩余群体增加了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自然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完善管理制度是河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措施。

5.4 促进加工业

目前河北省水产品精深加工滞后。多数水产品加工企业局限在冷冻和冰鲜品,龙头企业少,规模小;有些水产品加工企业为代料加工,没有在水产品加工中创出自己的品牌,针对目前的现状需要发展,但由于受厂房、设备、技术、政策、销售等条件的约束,不可能快速发展起来。所以,要促进加工业逐步向前发展。

6 结论

河北省是一个重要的沿海省份,水产业是大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渔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与发展目标,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河北省渔业未来发展的希望,但如何实现这各項目标是摆水产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转变观念、抓住重点是关键,解决好政—产—研的脱节是手段,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加大科研投入,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是措施。从上到下都要干水产、懂水产、爱水产。只要河北省水产界的全体同仁团结一心,按照“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发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完成各项指标,河北省的海洋与水产事业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2016)[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2] 佚名. 渤海每年承受多少污水?[J]. 环境经济, 2015(19):45-45.

[3] 何书金, 李秀彬, 刘盛和. 环渤海地区滩涂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模式[J].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1):25-34.

[4] 张欢, 孙琛. 我国居民水产品消费水平与消费特征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4):430-433.

[5] 赵振良, 周军, 付仲,等. 河北省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报告[J]. 河北渔业, 2006(3):22-25.

[6] 罗国强, 王琴, 牛江波. 北欧循环水养殖模式启示录[J]. 科学养鱼, 2017(8):21-21.

[7] 王大海.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及规模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8] 王峰, 雷霁霖, 高淳仁,等. 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J]. 中国水产科学, 2013(5):1100-1111.

[9] 周军,赵振良,许玉甫,等.河北省海洋渔业增殖放流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2012,30(06):111-117.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