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堂教学由微视频到微信的转变

时间:2024-06-03

摘 要:随着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多,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如何用好微视频的教学资源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微信推送微视频进行课堂教学的尝试,是对微视频资源的利用效果的提升,也是研究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微视频;微信;课堂教学

一、研究背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速度的提升,流媒体应用越来越多,课堂教学受到了影响。所以最近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多地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如从一开始的网络课程到微课程,再到微视频,都体现了在如今互联网技术下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笔者也进行了化学的课堂教学的网络化研究。尝试将化学的教学融入互联网中。

二、研究主要过程

从确定这个课题开始,决定先学习如何将化学课堂教学转化为网络课程资源。首先学习的是进行微视频的制作,积极参与了微视频设计制作比赛,学习如何制作化学教学的微视频。

第一阶段主要是将自己的一些教学设计录制成视频资源,主要有PPT转制成微视频,或将解题指导录制成微视频。

第二阶段进行了微视频的编辑制作。对先前制作的视频进行了剪辑,设计了片头片尾等,美化视频。

第三阶段将设计的微视频上传到网络,进行分享。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提出建议和修改、再设计等。

第四阶段整合所有的资源,进行应用尝试。这些微视频资源若不能应用于教学,那么这些制作是没有价值的。主要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家或课后利用网络或手机进行自主的观看和学习,并进行课堂反馈,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

第五阶段与微信结合。利用微信发布教学微视频,利用网络进行在线作业检测和反馈。

三、研究中具体的做法与问题

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因为困难,一度很迷茫。

首先作为普通教师,首先对微视频的制作就有很大的困难,制作的微视频效果不好,吸引力不足。

其次将哪些教学内容转化为微视频,也是值得思考的地方。不是所有的都要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示,毕竟不能取代课堂教学。

再次网络资源已经有许多,制作的也非常精良,可以直接

来用。

我决定将研究的重点放到应用的思路上。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

那么这些微课资源如何应用?一开始的做法是将微视频通过网络发给学生,告诉学生要看什么内容,第二天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案或者课前进行反馈。发现这样的前置学习,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该怎样看,看完也记不住。在后来尝试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先编写与教学视频有关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课后回去自主网络学习,再进行课堂反馈。这样的效果比之前的有所提升。但是由于教学任务重,目前还未能完成所有配套的教学导学案和课前反馈。

目前采取的方式是利用QQ和微信群,将教学微课资源和网络作业结合起来。在学生自主学习后,老师直接将作业通过手机发送给学生,学生答完题后,自动进行批阅,给出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根据数据,进行有的放矢的课堂讲解。

四、活动的成效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若能将互联网学习利用好,其效果一定会非常好。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1)在整個研究过程中,制作编辑了较为完整的一套教学微课视频和教学导学案资料。

(2)对化学教学形式的认识有了更高的提升,教学不仅仅只限在课堂,课堂之外的教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

(3)通过对教学视频的制作,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再认识和提升,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是要做出选择,这恰恰是对学情和教材的理解。

(4)利用微信和网络作业的结合,教师能更加有效地直观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情况。

五、反思

通过对微视频制作和使用的研究过程,我们有了很多反思:

1.教无定法,一个教学方法,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尝试。教师也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好如今先进的教学技术。

2.将教学的内容以小视频形式通过手机的QQ或微信发给学生,这样的方式更加适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改变了简单的说教式教学。

3.通过微课视频的制作,提升了教师的思考方式。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师要思考的。如何将教学内容表达清楚也是要求教师精炼的。

当然在整个研究过程,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在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1.由于自己技术的不足,制作的微课视频的质量不高。

2.制作的资源在使用上效果还不好,学生的接受层次不同。

3.由于需要用到手机,对学生的控制要求较高,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不能做到自控。

在研究中也是随着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不断地改变和改进,相信会找到适合的方法,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岩.高中语文教学的新契机:微信教学[J].考试周刊,2017(58).

[2]张晓勋.“互联网+”时代的语文“微信”教学[J].语文知识,2017(1).

[3]赵仲霞,樊钦平,王锐.互联网+化学教学论微信教学平台可行性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4).

作者简介:杨飞,男,江苏省南京市,1978年6月5日出生,名族:汉。学历:本科。专业:中学化学教育。职称:中一。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编辑 温雪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